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四次血栓集于一人的警示
2024-04-10 16:05:01
作者:张英敏 王磊
作者单位:石家庄微创医院 超声科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例较典型血栓患者,共发生三次动脉血栓,一次静脉血栓。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发生四次三个部位的血栓事件,不常见,感觉有一定的提醒或警示作用,也可对血栓了解一般,故予分享。

患者:男、78岁、公职人员。

第一次血栓:脑梗塞

28年前,在劳动时出现口角歪斜,站立不稳,急送医院,头颅CT提示:脑梗塞。病前有口渴,饮水少因素,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痛风等病史,无传染病遗传病等病史(其母死于饥荒,其父86岁寿终,无明显病史),患者平素不抽烟少饮酒无不良嗜好,当地查血肝功肾功尿酸血糖血沉等均在正常范围,但血脂胆固醇高于正常(cho5.5mmol/L),综上,考虑此次致病诱因为:饮水少、血胆固醇高等;经抗凝、降颅压、扩血管等治疗后,症状好转,未留后遗症。病后饮食方面,控制胆固醇高的食品,比如少吃蛋黄,猪耳等,一般清淡饮食,未服药控制。

第二次血栓:脑梗塞

12年前,患者在与家人聊天时,其子发现他左腿无力:拖拉地、不能抬脚,再次医院检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梗塞,脑血管核磁示:脑动脉硬化,未见明显狭窄,经及时治疗,遗留左侧肢体肌力四级,骑车上楼稍受影响,某医院颈动脉加压灌注普鲁卡因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行走自如,病后服用五福心脑清治疗。

第三次血栓:心肌梗死

脑梗一年后,即11年前,患者感觉胃痛,自觉服胃药后好转,此年二月份天气偏冷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样,有频死感,在自己走去医院(离家较近)途中,倒地,被人抬入急诊,当时意识清晰,给予静滴硝酸甘油,服速效救心丸,心电图动态观察:初高尖T波发展至ST段抬高,继之病理Q波形成,一个典型冠心病-心梗的动态改变,加用尿激酶溶栓,并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心脏支架术)。病情稳定时,查血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二者均正常。出院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一次(长期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日一次(口服药1.5年);酒石酸美托洛12.5mg日二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日一次;螺内酯片20mg日一次间断服用厄贝沙坦片75mg日一次呋塞米片20mg日一次口服;另需规律饮食,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定期测血压。

第四次血栓:下肢静脉血栓

23年1月(口罩期),情绪激动后出现心慌,急送医院,查心电图示::房颤,给予胺碘酮药物治疗三月,房颤转复正常心率,此次出院后药物改为维拉西胍沙库巴曲缬沙坦琥珀酸美托洛尔等口服药物治疗,3月份下棋久坐后发现脚肿,后发展到小腿肿胀,查下肢静脉彩超示:腘静脉腓静脉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给予利伐沙班等治疗后,腿脚肿胀消失。

综上是简单血栓经历。值得思考的是:此患者四次血栓事件,如果找到病因,是不是可以减少或避免血栓发生?

血栓的致病因素及应对措施

这里我们集思广益,考虑血栓致病因素有:1.血管因素:比如动脉硬化与年龄及是否吸烟包括被动吸烟等因素有关。2.血液因素:比如高凝状态如缺水口渴。3.危险因素比如血脂胆固醇增高。4.激素水平心理因素:如激动等因素有关。

就这位老人而言,针对致病因素,需要:口渴时有条件及时补充水分;发现胆固醇高,除了饮食控制,还可据医嘱服用他汀药;平和心态,生活中防过劳,防久坐;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等。如果做到这四点,考虑一定会减免血栓发生次数。即从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入手而减免。

深入剖析

此患者28年前致病因素不多,较明显的是高脂血症-胆固醇增高,长期较高的血脂只是简单饮食控制,并不能降低血脂-胆固醇及减少其对心脑血管的危害,而科学研究表明,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进展并发症等阶段均起重要作用,可以认为高胆固醇血症是这位患者三次动脉血栓事件的重要致病因素;又因23年房颤住院期间,药物变动,停服久服阿司匹林2个月,凝血、溶血平衡打破,凝血机制更胜一筹,再加久坐不动致血液循环差等因素,发生静脉血栓。

目前国家层面,制订了系列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提供35岁以上的人血糖血脂的检测预防保健,推动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机会性筛查,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管理,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相信我们会更健康长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