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输血后需要注意哪些饮食?
2024-04-09 08:58:04
作者:兰梅芳
作者单位: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

输血是一种将一人或动物的血液或血液成分输入另一人或动物体内的医疗操作,它可以治疗一些因失血、贫血、血液病或免疫缺陷等原因而危及生命的患者。输血虽然可以挽救生命,但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负担,因此,输血后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促进血液的再生,防止输血的并发症,提高输血的效果。那么,输血后需要注意哪些饮食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输血后的饮食原则

1.多喝水。输血后,身体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减轻肾脏的负担,预防血栓的形成。建议每天喝8~10杯水,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果汁、蔬菜汤等,避免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刺激性的饮料。

2.多吃富含铁的食物。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输血后,身体需要及时补充铁,以促进造血功能,缓解贫血的症状,提高免疫力。建议每天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蛋、菠菜、海带、黑木耳、红枣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草莓、西红柿等,以增加铁的吸收和利用。

3.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合成血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的原料,输血后,身体需要及时补充蛋白质,以增加血液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氧输送能力,防止水肿和水中毒的发生。建议每天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牛肉、羊肉、瘦猪肉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蛋黄等,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利用。

4.少吃或不吃富含脂肪的食物。脂肪是一种高热量的营养素,输血后,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减慢,如果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降低血液的流动性,增加心脏的负担,甚至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5.少吃或不吃富含盐的食物。盐是一种调味品,也是一种电解质,输血后,身体的水盐平衡会受到影响,如果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水分的滞留,增加血容量,引起血压升高、水肿、心力衰竭等问题。

6.少吃或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是指那些对身体有刺激作用的食物,如辣椒、酒、咖啡、浓茶、烟等,输血后,身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如果摄入过多的刺激性的食物,会刺激胃肠道、肝脏、肾脏等器官,影响其正常的功能,甚至引起胃炎、肝炎、肾炎等疾病。建议少吃或不吃刺激性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蔬菜、水果等。

输血后的饮食建议

1.早餐:可以选择牛奶、鸡蛋、全麦面包、燕麦粥等,补充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素,同时喝一杯果汁,补充维生素C,增加铁的吸收。

2.午餐:可以选择瘦肉、鱼、虾等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搭配一些蔬菜,如菠菜、西红柿、黄瓜等,补充叶酸、维生素C等营养素,同时吃一些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补充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

3.晚餐:可以选择豆制品、鸡肝、海带等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搭配一些蔬菜,如白菜、卷心菜、芹菜等,补充纤维素、维生素C等营养素,同时吃一些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补充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晚餐应该比午餐稍微清淡一些,避免吃得过饱,影响消化和睡眠。

4.饮食习惯:除了注意饮食的内容,还要注意饮食的习惯,如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这些习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恢复。

输血后的饮食禁忌

1.禁食或过食。输血后,身体需要适当的饮食,以补充营养和能量,促进血液的再生,但不要过于饥饿或过于饱满,否则会影响血液的循环和代谢,导致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血糖异常等问题。建议每天按时吃三餐,每餐吃七八分饱,不要空腹或暴饮暴食。

2.禁酒或过量饮酒。输血后,身体的肝脏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脏的解毒和代谢功能,导致肝损伤、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此外,酒精还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和流动,增加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3.禁吸烟或过量吸烟。输血后,身体的肺部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吸烟,会刺激肺部的黏膜,引起炎症和水肿,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症状。此外,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还会影响血液的氧输送能力,增加缺氧和缺血的风险。

4.禁用或过量用药。输血后,身体的药物代谢能力会下降,如果用药,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影响身体的功能和恢复。特别是一些影响血液的药物,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更要慎用或避用,以免引起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