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麻醉技术已成为日常诊疗中比较常见的一项技术。但是,很多人对于麻醉的了解并不多,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认为麻醉是身体“麻了”,或者像喝醉了一样。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麻醉。 麻醉到底是什么? 麻醉这个词源自于希腊语,意思是“无感觉”或者“丧失知觉”。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区域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药物使患者在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中暂时失去意识和痛感的技术;区域麻醉如腰麻,通过在脊柱附近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下半身失去感觉,但患者全程清醒;而局部麻醉是指向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失去痛感。麻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手术或其他可能带来痛苦的治疗时,不会感到痛苦,同时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便利,使他们不用耗费时间和精力来安抚患者,更加专注于操作。麻醉药物的作用机理复杂多样,但大多数都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阻断神经信号传递,达到无痛、无感觉的目的。 麻醉过程中患者有感觉吗? 对于局部麻醉和区域麻醉来说,在麻醉刚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注射药物的疼痛,而药物起效都是比较快的,大约1-2秒钟,患者就能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感受不到任何的疼痛。全身麻醉的舒适性更高,仅有静脉穿刺的那一下疼痛,在此之后,麻醉医师开始推注麻醉药物,患者会在几秒钟内直接进入深度睡眠,并且肌肉松弛,无痛感,醒来后,也不会有任何关于手术过程的恐怖、痛苦回忆。 麻醉到底安不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麻醉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其安全性是非常有保障的。但是,并不能说麻醉就完全没有风险。麻醉的安全性影响因素还是很多的,比如患者自己的身体状况、疾病严重程度、麻醉师的水平、麻醉药物安全性以及手术本身的复杂程度等。不过,现阶段,在全身麻醉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前往医院的麻醉门诊做一个全面的术前评估,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各种信息,结合病情、手术部位、手术难度、患者的检查结果等,评估麻醉的安全性,并确定麻醉的方案。所以,麻醉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并且,在手术中,医生采用的生命体征监护设备也是非常先进的,能够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水平等进行全过程的监护,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我们常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视频:手术紧张进行中,麻醉医生在一旁悠闲地坐着。没错,这正是代表,麻醉过程非常安全。并且,麻醉医生也在始终关注患者的各种监护仪器,以便于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有患者担心麻醉会使人变傻这个问题,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目前,尚没有任何研究和报道指出麻醉会导致人变傻。一些患者在麻醉复苏阶段会感觉自己迷糊,且有可能出现短暂的记忆丧失,随着麻醉药物代谢完毕,这种症状就会消失。
通过本文的介绍,您是不是已经对麻醉有了新的认识?麻醉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在“睡眠”中完成治疗,是不是很神奇?所以,对于即将接受麻醉手术的患者来说,只要放松心态,好好配合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