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近视患者眼压高警惕青光眼!
2024-01-10 23:12:56
作者:陈晓燕
作者单位: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近视需要配眼镜,就去医院眼科检查,除了常规的测视力、验光、矫正视力以外,还需要测量双眼眼压。我们正常眼压范围在10~21mmHg,如果患者的眼压超过正常范围,眼科医生就会建议其做青光眼排查以明确诊断。

 

那什么是青光眼呢?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为什么近视发现眼压高需要做青光眼排查?因为高眼压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危险因素,眼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视神经损害的风险就会越大,做青光眼排查,是要明确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致盲风险。

今天,通过几个真实的病例,和大家聊聊近视发现眼压高需要做青光眼排查的必要性,让大家警惕青光眼这个“视力的小偷”。

病例一:青光眼对视力损害存在一定的隐匿性

小羽,女,8岁,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中小学健康体检时,发现双眼屈光不正筛查阳性,体检医生建议其到眼科专科接受进一步检查。由于小羽没有及时告知家长,直到数月后,奶奶帮她整理书包时才发现这张体检报告单,于是才急忙带小羽来医院的眼科检查。检查发现,小羽的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2,较体检时的视力下降了很多,且双眼眼压较高,右眼眼压29mmHg,左眼眼压30mmHg,除了视朦,小羽并没有什么不适。根据小羽的眼压情况,医生给她做了青光眼排查,通过房角检查、视野检查、眼底视神经检查等,并监测了24小时眼压,结果发现小羽除了眼压高外,视神经已有轻度受损,诊断为:“双眼青光眼,双眼屈光不正”,需要及时给予降眼压治疗。通过规范治疗后,小羽的眼压得以控制,并在眼压稳定后配镜矫正了视力。

温馨提醒:青少年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情况,一定要告知家长,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出现眼压增高要重视,即使没有任何不适,也要进行青光眼排查,以免耽误病情,因为有些青光眼类型对视力的损害是很隐蔽的,只有通过多项检查综合判断,才能明确是否患上青光眼。

病例二:青光眼可使近视度数增长加快

小玲,女,14岁,近期发现视力下降明显,原来的200多度的眼镜不合适了,来医院就诊重新配镜,检查发现,她的双眼视力均为0.2,近视度数较去年各增加近200度,右眼眼压29mmHg,左眼眼压32mmHg。小玲说,放假期间看手机的次数频繁,时间也较长,有时关灯休息后仍然会捧着手机刷视频,用眼久了就会出现眼胀的感觉,开始也没太在意,以为只是简单的视疲劳,直到视力下降明显才来医院就诊。经过青光眼排查,确定诊断为:“双眼青光眼,双眼屈光不正”,并进行了降眼压治疗,眼压得到控制后,对减缓近视的进展速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温馨提醒:不要长时间用眼,或在黑暗处看电子产品,这对眼睛的危害很大。发现视力下降明显要注意,特别是近视度数每年增长超过100度的,不能只是更换眼镜了事,也要注意眼压问题,高眼压会压迫眼球,使眼球增长,从而加快近视度数的增长。

病例三:高度近视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之一

小慧,女,15岁,双眼均有600多度的近视,从戴眼镜到现在从来也没到过医院眼科进行检查,所以也没有关注过眼压的问题。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较重,作业也更多了,由于长时间用眼,双眼眉弓处时有胀痛感,近期因视力下降才来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她的右眼视力0.15,左眼视力0.1,右眼眼压29mmHg,左眼眼压28mmHg,进行青光眼排查后,发现其视神经已经苍白、视野受损严重,诊断为:“双眼青光眼,双眼高度近视”,通过及时降眼压治疗后,小慧的眼压得以控制,双眼眉弓处胀痛感减轻,避免其视力受到进一步损害。

温馨提醒:高度近视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之一,平时要注意科学用眼,劳逸结合,控制近视度数的进展。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定期到医院检查眼压及眼底情况,最好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眼底照相,如果发现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等不适,要及时就医。

近视患者视力下降,不要只配副眼镜了事,也要检查眼压情况,发现眼压高要做好青光眼排查,以免延误青光眼的最佳治疗时机。在此,也呼吁大家关注眼健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发现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眼科就诊,建议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或远视、高眼压症、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等高危人群,要定期到医院眼科进行青光眼的检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