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多病因导致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引起以慢性血糖升高为主的疾病。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发病率约为12.8%,其中90%为2型糖尿病。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症”,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有描述。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引起,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糖尿病分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
那么,得了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注意呢?
1. 饮食控制:合理安排饮食,控制主食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度肥胖。要避免高糖食品,包括米饭和白粥等,可以吃低糖高纤维的食物,例如荞麦、燕麦、玉米、菠菜、青椒、韭菜、苦瓜等。还可以吃含钙较丰富的食物,例如排骨、牛奶、虾皮等。适合糖尿病人的食谱包括苦瓜瘦肉汤、绿豆冬瓜汤、山药燕麦粥、猪胰玉米须汤、猪肚汤等。可以吃点樱桃、苹果、柚子等水果。忌食红枣、荔枝、桂圆、芒果、榴莲等水果。进餐需定时、定量,建议患者养成先吃蔬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2. 体育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增加身体的敏感性和耐受性。糖尿病人在餐后1-2小时运动比较合适,可以散步、打太极、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游泳、健美操等运动,每次运动约30分钟。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病人控制血糖有很好的帮助。运动治疗对于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周进行2个半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
3. 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心理调节适应习惯,防止压力过大对血糖的影响。学会放松,培养兴趣爱好,接受现实。可以通过深呼吸、瑜伽、静思等方式放松练习。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有利于控制血糖。
4. 药物治疗: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停药或增减剂量。糖尿病药物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在用药时,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血糖情况具体分析用药,并注意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5. 定期监测血糖:应经常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己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并根据医生建议及时调整药物。
6. 注意保护双脚,选择合适的鞋袜,仔细检查双脚皮肤有无破损、溃疡,脚背动脉是否搏动,避免在恶劣天气中剧烈运动。
7. 注意感染:糖尿病容易并发感染,主要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所致。应该控制好血糖,适度运动。
总之,得了糖尿病也不必过度悲观或者一直不重视,这都是不正确的,只要我们管住嘴,迈开腿,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糖尿病人生活质量是可以提高的,也是可以长寿的。
患者一经确诊,就应该接受糖尿病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在心理上,要正确对待糖尿病,不要恐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根据医生制定的专业的、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使用合适的药物控制血糖处于正常范围。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不可以治愈,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在尚未达到确诊的阶段,通过饮食调节和运动等可能使血糖恢复正常。而长期患2型糖尿病者,生活方式的改善对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但是也需要终生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