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水质理化检验的科普知识分享
2024-04-03 17:58:29
作者:徐丽艳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现如今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我国的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于是让稀少的水资源更加的珍贵。现阶段除了要保证用水量的充足,也要保证水质的优良,在人民饮用之前需要做好水质理化相关检验工作,及时发现水中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造成危害,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水质理化检验不仅可以保障人民饮水安全,还在促进环境保护、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大家对于水质理化检验的了解有多少呢?水质理化检验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接下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应的阐述,做好科普工作。

水质理化检验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

(1)水的外观:在水质理化检验过程中需要检测水的外观是否正常,例如浑浊度、气味、色泽等。检测水的色度主要依靠的是铂钴比色法,如果饮用水的色度大于15度的话,水的色泽会被绝大多数人肉眼察觉到,如果饮用水的色度大于30度的话,就会引起饮用人的生理不适,日常饮用水中色度不得超过15度;检测水的浑浊度主要依靠的是散射法,通过水的浑浊度来评估水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浑浊度也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水的浑浊度来减少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具有消毒杀菌的效果;检测水的气味主要依靠的是嗅气和尝味法,如果水有臭味的话,意味着有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由于生物活性增加或工业污染导致的,正常情况需要保证水质没有异臭、异味。

(2)水的pH值:在水质理化检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水的pH值来检测酸碱度,判断水中杂质是否有害健康。一般情况下,天然水的pH值在6.0到8.5之间,一旦水的pH值异常的话,可能意味着水质的污染。现阶段可以通过玻璃电极法、标准缓冲溶液比色法等方式检测水的pH值。

(3)水的耗氧量:在水质理化检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水中的耗氧量含量来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的情况。耗氧量主要指的是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耗氧量越高,水质污染情况越严重。一般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碱性高锰酸钾滴定法等方式来检测水中的耗氧量。

(4)水的总硬度:在水质理化检验过程中水的总硬度主要检测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以此来判断水对人体的影响。总硬度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暂时硬度经煮沸后可把硬度去掉,而永久硬度则不能。生活饮用水的总硬度不得超过450mg/L,一般通过EDTA滴定法来检测水的总硬度。

(5)水中的金属元素:在水质理化检验过程中需要检测水中的金属元素含量,例如铁、锰、铜等。其中铁是人体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水中含有少量的铁元素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含量超标的话,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不良反应,于是要严格限制水中铁的含量,一般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来进行检测,饮用水内铁元素的含量不得超过0.3mg/L;如果水内含有锰元素的话,有可能会导致“黑水”的情况,一般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来进行检测,饮用水内锰元素的含量不得超过0.1mg/L;如果水内含有微量铜元素的话,并不会对于人体产生伤害,但是要控制铜元素的含量,一般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光度法等方法来进行检测,饮用水内铜元素的含量不得超过1.0mg/L。除此之外,一些危险系数高的重金属一定要严格控制含量,例如铅、镉、汞、铬等,避免饮用之后出现重金属中毒的情况。

(6)水中的氯化物含量:在水质理化检验过程中需要检测水中的氯化物含量,超量会导致水变咸,影响胃液分泌,不利于消化。日常饮用水中氯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50mg/L,一般通过硝酸银容量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来进行检测。

(7)水中的有机物及农药:在水质理化检验过程中需要检测水中的四氯化碳、苯、甲苯、农药等含量,以此确定水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

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消毒剂、微生物等相关指标的检测,例如游离氯、三氯甲烷、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