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
2023-08-01 10:40:42
作者:周婷玉
作者单位:中江县人民医院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社会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一般是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病症,症状表现包含咳嗽、咳痰、气短、喘息和呼吸困难等。作为慢性疾病,该病症可分为急性发作和稳定期两类,受病症影响的患者不仅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完成每日药物的服用,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呼吸功能的训练,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目的,预防各类继发性病症形成。

呼吸功能和运动

1.下肢训练目前在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提倡中,下肢训练一直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运动参照,在作用于中度以及重度慢阻肺患者稳定期的运动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而下肢运动锻炼的方式可选择采用功率自行车以耐力训练方式提高呼吸功能,每次持续30分钟。

2.上肢训练除完成对下肢功能的训练外,上肢功能也同样重要,而上肢训练则主要以无支撑的上肢运动为主,规范运动可增加呼吸机肌肉强度,用于改善呼吸状态,运动方式可选举哑铃等,结合耐受度可调整哑铃重量以及次数。

3.四肢锻炼目前调查指出,在开展下肢功能锻炼基础上与上肢无支撑训练共同进行,患者的运动耐受度、呼吸困难情况可得到显著改观,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尤其对老年患者尤为显著,可保证患者的最大运动耐受程度。

呼吸肌训练

1.膈式呼吸膈式呼吸即腹式呼吸,运动原理在于膈肌的运动,并由肋间肌作为辅助进行呼吸的运动方式。保持吸气过程中你哪个膈肌下降,腹肌松弛,最大可能完成吸气动作,呼气过程中则由腹肌收缩帮助膈肌完成松弛,通过腹腔内压抬升腹部,可显著提高呼吸潮气量。

2.缩唇呼吸保持放松状态,紧闭嘴部,用鼻部 缓慢吸气并停顿数秒,将嘴部缩为口哨样并将气体从嘴部呼出,缩唇呼吸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保持不费力即可,一般情况下吸气为2~3秒,停顿1秒后呼气4~6秒,训练时间为5~10分钟,每天3次,一般在餐后1小时进行。其作用可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呼气时小气道的过早塌陷,有利于肺泡排气。

3.呼吸操头部放松,双腿站立分开保持双手叉腰动作,头部以左右缓慢摆动进行运动,期间需保持上身以及腰部不转动,运动持续10~20次即可。肩背放松,双腿站立分开保持双手叉腰动作,躯干略微向前倾并保持双肘屈曲90°左右,肩部、胸部以及背部需保持完全放松状态,两侧上臂和肩关节之前向后重复进行交替的环形运动,动作缓慢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持续10~20次即可。摆臂放松,双腿站立分开,双手自然放松下垂,上肢保持放松并持续进行前后摆动,运动幅度从小到大,持续10~20次。胸腰骶部放松,双腿站立分开并大于肩宽,双手首先摩擦手背和手掌,随后叉腰拇指在前,双手用力从腰部-骶部-臀部向下进行按摩。同时腰部保持顺时针选旋转运动。后续更改为逆时针旋转。期间保持双腿伸直,双手托腰剂量保持自然,回旋动作需逐渐增大,整个运动过程中需保持胸腰臀部放松。全身放松,保持自然站立状态,双臂自然放松和下垂,紧闭双目和嘴部,舌尖抵住上颚,保持呼吸均匀、平稳。

小结

慢阻肺作为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通常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甚至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同时该病症分为急性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患者需要持续做好稳定期的护理以及运动,尽量避免急性期的产生和影响从而避免患者自身各类继发性病症的风险。因此,做好患者的日常饮食以及运动管理,是目前慢阻肺患者的重要参照标准,需要患者予以重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