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经成为许多需要中长期静脉治疗患者的首选。PICC导管不仅减少了频繁穿刺的痛苦,还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等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然而,PICC导管留置期间需要精心的护理,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PICC导管日常护理指南,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使用PICC导管。
了解PICC导管
PICC,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它适用于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肿瘤患者的化疗、肠外营养、老年人输液以及反复采血、输入血制品等。
PICC导管作为一种中长期静脉治疗工具,为患者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其安全有效的使用离不开精心的护理。患者及家属应充分了解PICC导管的日常使用注意事项,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PICC导管居家护理要点
1.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避免潮湿。如发现贴膜有卷边、潮湿或疑似污染,应及时到医院请专业护士进行更换。
2.定期更换贴膜和输液接头:为减少感染的风险,应严格按照医疗建议定期到医院更换穿刺部位的贴膜和输液接头。
3.运动:携带PICC导管期间,可以进行柔和运动,如握拳、伸展等,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一般家务,如煮饭、洗碗,扫地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使用置管侧手臂。置管侧肢体严禁游泳、打球、拖地、抱小孩、拄拐杖、提重物等剧烈运动,以免导管移位或脱出。
4.注意观察异常情况:患者应每日观察穿刺点情况,如发现穿刺点有无红肿痛、渗液、体温升高大>38℃、穿刺点渗血且按压无效、导管回血、贴膜松脱、输液接头脱落等应时及时就医。如发现导管滑脱、导管破裂或断裂,应立即将可见的外露导管反折,用胶布固定后立即前往医院处理。如自觉胸闷气短、胸痛,置管侧手臂麻木、颈部或手臂肿胀等应时及时就医。
5.衣着宽松:患者应建议选择宽松、棉质的衣物,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对导管造成压迫或穿脱衣服时牵拉到导管。
6.洗澡时的保护:避免盆浴和泡浴,淋浴时应用保鲜膜包裹好置管部位,避免水流直接冲洗,洗澡后应立即擦干,并检查贴膜是否完好。
7.防止导管堵塞:患者应按照医嘱正确使用和维护导管,确保导管通畅,防止血液回流和药物沉积造成的堵塞。
PICC导管使用期间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进行导管维护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感染风险。
2.合理选择穿刺血管:首选贵要静脉,因其直、粗、静脉瓣少,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应避开肘窝、疤痕、静脉窦等。
3.导管的固定与维护: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折叠、扭曲,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4.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预防静脉血栓、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5.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PICC导管的使用注意事项,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PICC导管的拔除与异常情况的处理
1.当拔管护理:治疗结束或导管不再需要时,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拔除。拔管后,患者应注意穿刺点的清洁与保护,避免感染。如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渗血渗液:在置管后的第一个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置管周围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3.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应每天检查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有这些症状出现,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立即就医。
4.导管堵塞:如果发现导管输液不畅或完全堵塞,可能是由于血液凝固或药物沉淀导致的。此时不要强行推注,应立即联系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处理。
心理调适
带有PICC导管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感到不便或担忧。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患者应了解并信任医疗团队的专业性,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导管维护和身体检查,遇到问题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