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肺气肿日常护理注意这几点,肺越来越好!
2024-04-12 16:44:01
作者:李丽清
作者单位:梧州市龙圩区中医医院

肺气肿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但通过正确的日常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管理肺气肿,包括合理的生活方式、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呼吸锻炼、预防感染等。

一、生活方式管理

肺气肿患者需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首先,戒烟是至关重要的。吸烟是导致肺气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患者必须彻底戒烟。此外,患者还应该避免吸入其他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例如空气污染和工业废气,以免进一步损害肺部。

饮食方面,患者应该采取均衡营养的饮食。他们应该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限制摄入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适量饮水也很重要,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有助于稳定体内环境。

适度的运动也对肺气肿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心肺功能,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散步等,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除此之外,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是重要的。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减轻身体的压力和疲劳。患者应该确保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

二、药物管理

肺气肿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和预防急性加重。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通过扩张气道,减轻呼吸困难和气促,改善呼吸功能。糖皮质激素则通过抗炎,减轻气道高反应,从而减轻呼吸道症状。

在使用药物时,患者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他们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准确使用药物,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频率使用。如果患者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该及时向医生咨询,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使用药物。

除了吸入药物,肺气肿患者可能还需要其他类型的药物来改善症状或处理并发症。例如,他们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道感染,或者需要使用镇静剂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如果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三、呼吸锻炼

呼吸锻炼是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呼吸练习来加强呼吸肌肌力,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的方法。常见的呼吸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等。这些锻炼旨在让患者学会更加有效地利用肺部容量,提高肺部通气量和换气效率。

腹式呼吸是一种重要的呼吸练习,它可以帮助患者充分利用膈肌来进行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患者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手感到腹部下降,每次吸气或呼气都应该缓慢而完整。

缩唇式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改善肺部通气效果。吸气时用鼻子深深吸气,注意吸气时嘴唇轻轻闭合;呼气时嘴唇稍撅起缩小(吹口哨状)慢慢地呼气; 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以1:2或1:3为宜。呼气的力量由患者自行调整,以能吹动面前30cm的白纸为宜。

呼吸锻炼应该定期进行,每天进行数次,并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强度。患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呼吸困难。

三、避免感染

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系统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此,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感染。

首先,患者应该避免与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流感季节或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其次,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空调和加湿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病毒和细菌在环境中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接种疫苗,包括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特定的呼吸道感染,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注意避免使用公共物品,如杯子、餐具、毛巾等,以免交叉感染。同时,他们还应该定期清洁和消毒家中的常用物品,如门把手、电器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