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证充足的能量与营养素的摄入。
消化系统本身要工作就需要获得能量的供应。比如分泌胃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所以要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
而胃肠道的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类营养素的支持,所以应保证优质蛋白钙、铁、锌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
般对于疾病恢复期以及平常肠胃功能就较弱的人来说,应选择细软、易消化、无刺激、不引起胀气、粗纤维含量少的食物。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一,定时定量。
宜定时定量,每餐食量适度,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改掉“废寝忘食”、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
第二,细嚼慢咽。
细嚼也就是对每一口食物多咀嚼,充分的咀嚼。这有利于让整个消化系统对进入口腔的食物消化吸收得更充分,可以预留给消化系统做更多的准备工作时间,比如消化液分泌,比如大脑接收信号和发出指令。长此以往,消化系统的运转是更高效的。
而咀嚼不充分,一,增加消化系统后续的工作量,比如咀嚼不充分的块状食物进入到胃里,为了更充分的消化吸收,就必须在胃里面停留更长时间,就延长了胃的工作时长。二,食物消化吸收的效率就低,因为咀嚼不完全的食物能与消化液接触的面积更小。三,容易造成反酸而灼伤食管,咀嚼不充分的食物到达胃里,导致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诱发打和反酸,长此以往会损害食管,
第三,专心进餐
要注意进食食物时要专心,不要一边说话一边吃饭,避免因吃饭太急或者边说话边吃饭发生呛咳或者因一口食物刚咽下,另一口食物紧接着就来,不给会厌软骨反应的时间,导致过度疲劳。
第四,吃温热的食物。
脾脏喜暖和不喜寒,我们的消化酶需要温暖,以便分解食物。过多的冷食和饮料会损害脾脏功能所以吃温热的食物更容易消化。
第五,做到饮食卫生与食品安全。
选择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不吃剩饭,妥善保存和处理剩余食物,饭前洗手,并注意进食环境安全。
3、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
据研究显示,生理的节律发生在明暗周期循环的适当时相内,才能保证代谢能量利用、神经递质合成、酶活性发挥、激素合成等生理活动在一天中关键的时间进行。
李嘉诚就有一个很有名的习惯:每天早上5点59分起床,然后运动一个小时,接着去办公室,数十年如一日。他说:健康就好似堤坝一样,如果快要崩堤了再做补救,花费多少人力物力都可能救不过来。
一份健康的作息时间表参考
早晨7:00,起床时间。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唤醒身体,补充一夜睡眠后失去的水分;
早晨7:20-8:00,吃早饭。早饭不需要吃太多但是要营养搭配,要吃好,避免油腻;
早晨8:30-9:00,要避免剧烈运动,可以去散步,或者是走路上班,来唤醒身体,加倍自身的精力;
早晨10:30,工作之后休息一下,缓解一上午的疲劳。如果你使用电脑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3分钟。
11:00,吃水果。这是一种解决身体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水果,这样做能同时补充体内的铁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12:00-12:30,午饭时间。午饭可以吃的丰富一点,要做到阴阳均衡搭配。可以多补充点蛋白质和蔬菜中的维生素。
13:00,午休一小会儿。雅典的一所大学研究发现,那些每天中午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7%。
14:00-16:00,这段时间是大脑思维最活跃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的工作效率最高。
16:00,此时可以喝一杯酸奶,这样做可以稳定血糖水平,补充身体的能量和钙质。在每天三餐之间喝些酸牛奶,有利于心脏健康。
16:30-19:00,这段时间是大脑和身体在一天中的最佳状态,可以做很多的工作,特别是细致的工作
19:00,可以在吃完晚饭后做点运动,此时是最佳运动时间。
20:00-21:00,看看书或者看电视,放松一下自己身体和大脑,休闲一下。
22:00,此时可以去洗一个热水澡,洗去一天的疲劳
22:30,上床睡觉,人体的肝脏在十点之后就开始减缓工作,人体进入排毒时间,所以在十一点之前睡觉减轻身体负担。
结语
综上所述,保持饮食规律和适量对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杭州美诺瓦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研发与生产。通过定时进食、合理安排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我们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预防消化问题,维持肠道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为消化系统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