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走进肝炎世界
2024-04-17 09:12:35
作者:王海燕
作者单位: 宁阳县八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肝炎,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议题,它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数亿人口受到肝炎病的感染,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者数尤为庞大。为了引起社会各界更高度的关注,本篇文章将从医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详细探讨肝炎的多个方面,包括其分类、传播方式、临床表现、确诊方法及预防策略,旨在促进公众认识,并携手减少肝炎的传播和影响。

肝炎的类型

1.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类型,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且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2.非病毒性肝炎:包括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这类肝炎病因各异,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肝炎的症状

各种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不适、肝区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肝功能损害。

另外因疾病阶段的不同(急性或慢性),其表现会有所差异。

1.急性肝炎:初期症状可能类似感冒,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部不适、黄疸(皮肤、眼睛发黄,尿液变深)等。

2.慢性肝炎:症状往往较轻或无明显症状,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肝脏功能逐渐减退,直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传播途径

1.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饮用污染水源或食用被污染食物。

2.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式,新生儿出生后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2.卫生习惯:(1)饮食卫生:确保饮用水安全,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尤其是生冷海鲜、贝类等。(2)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烹饪食物要彻底煮熟。(3)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不与他人共用可能刺破皮肤的个人用品,如刮胡刀、牙刷、修脚工具等。(4)血液安全:确保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的安全,使用经筛查的血液和血制品。(5)性接触预防: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通过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3.安全注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血液交叉感染。禁止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4.日常工作和生活中:(1)餐具消毒:确保公共餐饮具的清洁和消毒,减少食源性传播的可能性。(2)出差旅行时,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5.特殊人群预防:(1)孕妇产前检查:对孕妇进行乙型肝炎筛查,若HBsAg阳性,婴儿出生后应立即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预防母婴传播。(2)医务人员防护:在医疗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防止职业暴露。

总之,预防肝炎的关键在于提高健康意识,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治疗与管理

1.抗病毒治疗:针对乙型和丙型肝炎,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实现病毒清除。

2.其他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理、避免进一步肝脏损伤等。

3.监测与随访: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等相关检查,评估疾病进程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肝炎虽不容忽视,但通过科学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完全可以控制其传播和进展,保护肝脏健康。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肝炎防控工作的力度,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肝炎这一重大公共卫生威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