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学是从食者需求角度确立的知识体系,以550万年来人类个体的生存健康、群体的和谐共处、种群的可持续发展为内容,是对食事的整体认知,覆盖人类所有的食事问题,是解决人类食事问题的全球公共产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系统的食学知识体系。本研究论述了构建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从食学科学体系的定义、任务、结构出发,介绍了食学的“3⁃13⁃36”基本科学体系,阐述了构建食学科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食事问题的整体性
食事问题的整体性是指各部分问题之间的关联性,食事问题(Shiance Issues)是人类获取、利用食物的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矛盾和疑难,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性、根本性、持续性。食事问题既是身边的问题,又是全球的问题;既是食物供给的问题,又是食者健康的问题。食事问题是一个大系统,食事问题>食物问题,食物问题>粮食问题。食事问题=食物问题+食者问题+食事行为问题。从我国国情来看,“食事问题”不仅连着6.5亿吨粮食,还连着14亿人的健康和8亿农民的利益。中国的食事问题主要体现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2个显性问题,以及“食物数量安全问题”“食物质量安全问题”2个隐性问题。食事问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基本国策就不能实现。但现代科学体系中关于食事的认知处于割据化的状态,没有全面覆盖人类食事问题。理论上建构一个全面认知食事问题的知识体系,摆脱“盲人摸象”的被动局面,是全面彻底解决食事问题的前提。
二、构建整体认知食事的知识体系
1.食学的定义:认知食事的整体知识体系为“食事学”,简称“食学”(Shiology)。本质上是揭示人类食事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功能上是研究解决人类食事问题的知识体系;关系上是研究人与食物之间关系及规律的科学;发生上是研究人类食事行为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2.食学的任务是延长个体寿期、优化社会秩序、维持种群延续。
3.食学的结构由涵盖所有食事问题的食者健康、食物获取、食事秩序三要素构成,命名为“食学三角”。食者健康是核心,食物获取与食者健康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食物获取是为了食者健康,其根本是食物供给的质与量。
4.食学科学基本体系构成为“3⁃13⁃36”四个层级的系统。3是指食者健康学、食物获取学和食事秩序学三门二级学科;13是指13个三级学科:食者健康学下辖食者需求学、食物成分学、吃学;食物获取学下辖食物生态学、食物直获学、食物驯化学、人造食物学、食物加工学、食物流通学、食事工具学;食事秩序学下辖食事治理学、食事教化学、食事历史学;36是指13门三级学科之下的36门四级学科。
5.食学的学科编码。食学学科编码由2个英文字母和6位数字组成。英文字母为SS是ShiologySubject的缩写,含义为“食学学科”。6位数字代表学科和学科级别:其中第1位数字为食学一级学科,即食学;第2位数字是食学二级学科;第3位数字是食学三级学科,以此类推。
三、构建食学科学体系的意义
食学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食事与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息息相关,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可持续息息相关。食学的确立,既具有整体认知食事问题的学术价值,又具有全面解决食事问题的实用价值;既具有对人类每一个个体健康的指导价值,又具有对整个人类前进方向的引领价值。
四、结语
食学是以中国人的视角、价值观去认识、分析人类的食事问题,以东西相融的方式提出解决人类食事问题的自主知识体系,是对现代科学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将带动下一次社会范式的转变,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