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心脏无法以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处,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导致身体器官无法正常运作。它是各类心血管病进展导致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随者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衰的患病率、再住院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最后战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成为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时,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从无症状到出现症状需要经历十多年的心衰事件链。因此,心衰可防、可治,早期识别心衰危险人群、早期预防成为提高心衰患者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命长度的关键。
心衰早期警示信号
1.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出现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病情较轻的时候,表现为做重的体力劳动或者爬楼、爬坡时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胸闷、心慌,休息后可以缓解。随着病情进展,轻度体力活动比如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劳作开始力不从心,以往能完成的事务突然很费力了,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在安静休息或平卧时也出现呼吸困难,常需高枕卧位。甚至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休息。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另一种严重表现,常在睡眠中发作,表现为夜间熟睡中突然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呼吸急促,重者可出现发绀、冷汗、咳粉红色泡沫痰。
2.活动耐量下降:心衰患者经常早期可以出现疲乏、无力,如果经常爱运动的人,在运动量跟平时一样的情况下,会明显感觉比平时累。由于心脏功能降低,使许多患者活动短短几分钟就会出现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的感觉,活动能力越来越差。
3.水肿:心衰引起的水肿,多见于身体低垂的部位,是以小腿、脚踝水肿为主,按压后可凹陷,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虽然下肢出现肿胀,患者却很少感觉疼痛,休息后症状又会自行缓解或消失。严重者,水肿会蔓延至小腿、大腿,甚至腹部。
4.食欲不振:心衰患者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胃肠道淤血,肠壁粘膜充血、水肿经常影响胃肠功能,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经常没有胃口,吃饭后难以消化。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便秘、腹泻等。
5.咳嗽:心衰患者由于肺静脉压力升高,肺循环阻力升高,肺泡内液体渗出多,导致咳嗽增多,心衰较轻时,表现为干咳,活动及平卧时加重。此外,易出现夜间咳嗽,坐位或站立时咳嗽减轻。当心衰严重时会出现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粉红色泡沫痰。咳嗽除同时伴有咳痰外,也可伴有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
6.失眠、情绪改变:心衰时,心脏排血量减少,脑细胞陷入缺氧状态,会影响睡眠,出现失眠,部分因睡中憋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还可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呆滞、精神萎靡、注意力下降、抑郁,部分病人也可出现焦虑、坐立不安等情绪改变。
7.夜尿增多:夜间卧位休息时,回心血量相对增多,心输出量增加,肾灌注血量增加,引起夜尿增加。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1.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器质性心脏病容易加重心脏负荷,因此,要早发现早治疗器质性心脏病。
2.积极控制各种诱发因素:比如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钠盐摄入过多、过度饮水、输液过多、过快,情绪激动、过度的体力劳动、不恰当的用药等。
3.均衡饮食:保证清淡饮食,做到规律饮食,多吃一些优质蛋白,如:牛奶、鱼、虾。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高糖、高盐、高胆固醇饮食,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4.适当运动:一般饭前1~2个小时为宜,避免饭后运动。运动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减少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风险。
5.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戒烟是预防心衰的重要内容。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损害心脏,因此要限制酒的摄入。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高强度体力劳动。保持心态平衡,避免焦虑、抑郁,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6.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血粘、血脂水平,不能因为无症状而疏于管理。应早期识别和处理可能导致心衰的问题。
总之,心衰危害性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要掌握心衰的早期预警信号,科学预防心衰,从而保持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