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感染艾滋病,该怎么办?
2024-04-12 09:41:35
作者:黄锐洁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张三拿着1张报告单在流泪哭泣。

护士问:张三你怎么啦?

张三说:医生说我得了艾滋病,我不相信,你帮我看看这张报告单,是真的吗?

护士:护士接过HIV确诊报告单,看见报告单确实是HIV阳性,并查看了在本院的检验报告单,HIV初筛也是阳性,就对张三说:你在我们医院HIV初筛是阳性,在疾控中心检测也是阳性,而且你现在也发烧、腹泻、体重减轻,说明你真的感染上艾滋病。

张三:不可能阿,我从来没做过对不起我老婆的事情,是怎么得这种鬼病的?

护士:艾滋病也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HIV侵入人体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破坏辅助性T细胞,使得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损,致使艾滋病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如果不及时抗病毒治疗,会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主要是通过三条传播途径传染的。

张三:是什么途径?

护士:是通过性传播: 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及双性性行为。

血液传播: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牙科器械、美容器械或其他锐器。

母婴传播: 宫内感染、生产过程感染、母乳喂养感染主要临床症状有持续发烧、乏力、盗汗,腹泻、体重减轻、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张三:我没有去过外面跟别的女人乱搞、没有做过手术、也没有输过血,是怎么得的?哦,我想起来啦,三年前我去过私人诊所拔牙,当时出很多血。

护士:那有可能是你拔牙时被感染的。

张三:死啰!这么恐怖!现在我该怎么办?

护士,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进展,针对艾滋病的治疗,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仍然缺乏根治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主要就是最大限度的和持久的降低病毒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以及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相关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

现在你先治疗好机会性感染,出院后拿身份证复印件、HIV确认阳性确证报告单,CD4检测报告单到艾滋病门诊(关爱门诊)进行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只要你按时服药,定时来复查,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坦然面对,消除恐惧心理,就会想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我们艾滋病门诊有很多病人吃了接近20年抗病毒药,现在还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病情进展越缓慢,患者获益越大。

艾滋病的危害:

对个人的危害:承受巨大肉体和精神痛苦、直至死亡对家庭的危害:家庭破裂,陷入极度贫困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危害: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张三:现在我家属在陪我,会传染给他们吗!

护士:不会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如: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一起洗浴、一起游泳、一起劳动、共用被褥、共用电话、共用钱币、共用碗筷、共用厕所、蚊叮虫咬。现在或出院后叫你老婆也检查一下,看看她是否也有这种病?

张三:哦,知道啦,原来艾滋病还可以治疗的,只要我按时吃药,定时复查,就像正常人一样,现在没有这么害怕啦,等我出院就去艾滋病门诊进行抗病毒治疗,今天就叫我老婆去检查,谢谢您给我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张三:我有2个小孩,怎样告诉他们如何预防艾滋病呢?

1.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