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同型半胱氨酸——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
2024-04-16 10:28:49
作者:孙丽丽
作者单位:莱州市妇幼保健院
在医院做血液检查时,可能会见到这个检验项目:同型半胱氨酸,这一指标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它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外的“第四高”,其带来的健康危害万万不可忽视……

一、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能被分解代谢,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日常生活中由于原发或继发性原因会影响HCY代谢导致血HCY水平的蓄积,浓度升高,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简称高血同。有研究表明,Hcy水平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同时与不良妊娠结局、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需要引起重视。

根据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分为轻型、中间型、重型: 高血同类型 轻型 中间型 重型 HCY浓度 15-30umol/L 31-100umol/L >100umol/L  

二、HCY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HCY代谢过程中各种关键酶基因突变,导致相关酶缺陷、失活。

2、年龄:通常随年龄增加体内HCY水平升高。

3、性别:受雌激素影响,同年龄女性HCY通常比男性低。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含量减少,HCY水平高于绝经前。

4、营养因素:富甲硫氨酸饮食;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素摄入不足。

5、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

6、疾病:肾功能不全、肝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恶性肿瘤、恶性贫血等疾病使体内HCY水平升高。

7、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甲氨蝶呤、阿扎立平、异烟肼等药物使HCY水平升高。

8、妊娠:由于服用叶酸,备孕期妇女及孕妇体内HCY水平较普通成人低。

三、哪些人建议检测同型半胱氨酸

1、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冠心病、中风、周围血管疾病、静脉栓塞。

2、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3、肾病和骨质疏松患者。

4、肿瘤等患病人群,以及健康人群中的中老年人。

5、长期服用对同型半胱氨酸有影响的药物者。

6、育龄妇女和孕妇(尤其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及更年期女性。

7、有HCY遗传变异者,抗叶酸患者。

8、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大量吸烟,饮酒,劳累,肥胖者。

四、高同型半胱氨酸与临床疾病

1、高血压

HCY可引起钠重吸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改变血管壁的弹性,从而导致高血压。

2、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归因于同型半胱氨酸化脂蛋白与微生物的聚集,在动脉易损斑块形成过程中阻塞了血管,进而发生心血管事件。HCY每升高5 μmol/L会使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增加84%。

3、脑卒中

高HCY是引发脑卒中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当HCY值高于10.5μmol/L时,患脑卒中的风险将会增加4.2倍。

4、神经病变

HCY作为神经毒素,通过断裂DNA引发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变性,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血管性痴呆等。

5、妊娠期疾病

高HCY通过血管内皮损伤、绒毛膜血管化不良、胚胎发育异常等机制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盘血管病变、习惯性流产等。高HCY也是神经管缺陷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直接影响神经管闭合程度,导致胎儿畸形。

6、其他疾病

研究表明,高HCY可增加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还与肝病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

五、如何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指标

1、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合理低盐低脂膳食、增加运动量,有助于降低HCY水平。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2、B6、B12、叶酸、锌及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禽肉、鱼类和全谷类食品。

3.药物治疗:在调整饮食的同时,可适当选择服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单方或复方制剂、甜菜碱等药物,具体的剂量应根据HCY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4.定期检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HCY的检测。这将帮助您了解自己的HCY水平,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