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带您了解无痛分娩
2024-04-16 10:29:31
作者:周雯
作者单位:灵山县妇幼保健院 产房
分娩疼痛是产妇要面临的一大难关。我国剖宫产率曾高达45.35%,惧怕疼痛正是很多产妇放弃顺产而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之一。

值得庆幸的是,分娩镇痛技术的出现,能把十级剧痛降低到可以忍受的三级左右的轻度疼痛,让产痛不再成为终生的阴影。

然而总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生孩子哪有不痛的?”“打麻药对孩子不好。”“腰麻副作用大,搞不好腰疼一辈子!”对于无痛分娩的一知半解甚至是误解,让很多待产妇原本可以享受无痛分娩却最终放弃。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无痛分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是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的方法。包括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两大类。

但通常我们说的无痛分娩,都是指通过药物镇痛的方法,即在椎管内通过硬膜外麻醉为分娩镇痛的方法。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法。无痛分娩可以让产妇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准妈妈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积攒了体力。当宫口开全时,就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什么时候可以做无痛分娩?

通常要在产程确定开始,子宫出现规律宫缩时开始分娩镇痛。

无痛分娩怎么操作?

无痛分娩是通过在腰后面的一个狭窄的硬膜外腔隙内放置一根管子,然后持续地向管内推入麻醉药,起到阻断分娩过程中疼痛的作用,通常是要由麻醉科来完成,是一项麻醉操作。

无痛分娩有什么好处?

无痛分娩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耗氧量,防止母婴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又可以避免子宫胎盘血流减少,改善胎儿氧合状态。无痛分娩可以让准妈妈们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生产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她们在时间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常见疑问 :

❤ 所有产妇都能打无痛吗?❤

在选择无痛分娩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果产妇有以下情况,则需要麻醉医生、产科医生进行针对性的研判,决定是否实施无痛分娩:

① 产妇有凝血功能方面的异常,或者正用某些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② 有神经系统的疾病;

③ 有腰背部、脊柱的外伤或手术史;

④ 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前置胎盘、胎心不好、羊水异样等产科异常情况;

⑤ 心功能不全;

⑥ 持续性宫缩乏力,使用催产素后仍无明显变化等。

❤ 麻醉药物会影响宝宝吗?❤

麻醉药会不会对宝宝智力造成影响?这大概是准妈妈和家人最大的忧虑,也是阻碍无痛分娩普及的最常见误区之一。医生实施分娩镇痛,会以维护母亲和胎儿的安全为最高原则,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是安全的。无痛分娩所需的麻醉药剂量是剖宫产麻醉的1/10--1/5,因为是椎管内给药,药物进入血液的量微乎其微,再经过胎盘屏障的保护,也就不用担心对胎儿产生什么影响了。

❤ 无痛分娩会影响母乳喂养吗?❤

分娩镇痛药液是直接注入到椎管内的,极少会进入血液。无论是剖宫产还是使用无痛分娩顺产的妈妈,都可以尽早进行母乳喂养。

❤ 打无痛以后会腰疼,是真的吗?❤

在硬膜外导管去除以后,少部分产妇后腰部位的穿刺点会有钝痛的感觉,但这和静脉输液的针孔一样,一般很快会消失,而且感觉并不强烈。

为什么有人反映产后会腰痛呢?原因有很多:

① 孕期一天天增大的子宫使孕妇的腰部支撑力逐渐增加,加之激素分泌的改变,导致骶棘韧带松弛,所以很多孕妇在孕期就会出现腰痛。分娩后的一段时间,骨盆还处于松弛状态,腹部肌肉变得较软弱无力,子宫没有完全复位,也会引起腰痛。

② 很多妈妈在产后需要经常弯腰照顾宝宝,如洗澡、换尿布、经常从摇篮里抱起宝贝等,增大了腰部肌肉的负荷,造成腰肌劳损而发生腰痛。

③ 恶露排出不畅引起盆腔血液淤积,都易诱发腰部疼痛。

总之,引起产后腰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可别让硬膜外镇痛“背黑锅”~

❤无痛分娩是否会影响活动?❤

无痛分娩用药少且浓度小,只阻滞感觉,不阻滞运动,产妇可以正常活动。

❤分娩镇痛能一直持续到生吗?❤

是的。麻醉医师已经根据产妇产程的长短,使药物注射调控到满足最长的产程要求,保证了产妇安全有效而且足够长时间的镇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