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新手爸妈如何让宝宝远离鹅口疮
2024-04-16 10:31:51
作者:许庆玲
作者单位: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在新生儿的成长过程中,鹅口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作为新手爸妈,了解并预防鹅口疮的发生,对于保障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鹅口疮的相关知识,帮助新手爸妈们更好地照顾宝宝,让他们远离鹅口疮的困扰。

一、认识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乳白色漂浮物,形似奶块贴在小孩的粘膜上,周围无炎症反应,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有红色创面。对于有这种情况的小宝宝,吃奶时会疼,容易影响小孩吃奶,有时候会出现烦躁情绪,口水也会增多。

鹅口疮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念珠菌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当宝宝的口腔黏膜受到损伤或免疫力下降时,念珠菌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引发鹅口疮。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不卫生的喂养习惯等也可能导致宝宝感染鹅口疮。

鹅口疮虽然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它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和情绪,导致宝宝进食困难、烦躁不安。因此,新手爸妈们应该重视鹅口疮的预防和治疗。

二、预防鹅口疮的关键措施

预防鹅口疮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合理的喂养方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清洁宝宝的口腔是预防鹅口疮的重要措施。家长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黏膜和舌头,去除残留的奶渍和食物残渣。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的奶瓶、奶嘴等物品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2.合理喂养:母乳喂养是预防鹅口疮的最佳方式。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抵抗病菌的侵袭。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时也要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消毒,避免污染。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给宝宝喂食过烫或过凉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3.增强免疫力: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是预防鹅口疮的关键。家长可以通过给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来增强宝宝的体质。此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免疫力。

三、日常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家长在日常护理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清洁:虽然保持口腔卫生很重要,但过度清洁可能会破坏宝宝口腔内的菌群平衡,反而增加感染鹅口疮的风险。因此,家长在清洁宝宝口腔时要注意适度,不要过于频繁或用力。

2.及时发现与处理: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口腔状况,一旦发现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斑膜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建议,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宝宝早日康复。

3.避免交叉感染:鹅口疮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家长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换衣物等。同时,宝宝的玩具和用品也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避免病菌滋生和传播。

四、新手爸妈的常见误区与纠正

在预防和治疗鹅口疮的过程中,新手爸妈们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及纠正方法:

误区一:认为鹅口疮是小问题,不需要特别关注。

纠正:鹅口疮虽然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它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和情绪,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因此,家长应该重视鹅口疮的预防和治疗,一旦发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误区二:过度依赖药物,忽视日常护理的重要性。

纠正: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鹅口疮。预防鹅口疮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合理的喂养方式。家长应该注重日常护理,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同时,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误区三:认为只有口腔内出现白色斑膜才是鹅口疮。

纠正:鹅口疮的症状不仅包括口腔内的白色斑膜,还可能出现流口水、拒食、烦躁不安等症状。因此,家长要全面了解鹅口疮的症状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总之,预防鹅口疮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口腔卫生、合理喂养、增强免疫力等。同时,家长还要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正确看待鹅口疮的治疗和预防。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宝宝远离鹅口疮的困扰,健康成长。

作为新手爸妈,面对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通过了解鹅口疮的相关知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为宝宝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宝宝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吧!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