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梁大叔到病房告诉医生“我的内瘘闭了,怎么办?”医生听诊内瘘无震颤声,马上帮梁大叔办理入院,入院后经过彩超检查,报告提示:左前臂内瘘吻合口血栓形成。次日,医生为梁大叔实施了球囊扩张术,术后内瘘通畅。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也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因为人体可以用做动静脉内瘘的血管极其有限,如何使用和正确护理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
动静脉内瘘护理
1.养成每日检查内瘘的习惯
每天三餐及睡前各一次检查内瘘,有助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内瘘的异常,以避免内瘘完全丧失功能。
* 听诊:用耳朵或听诊器贴在内瘘的部位,听血管杂音。
* 触诊:用2~3根手指指腹放到吻合口近心端,感受血管的震颤。
如发现内瘘震颤或杂音减弱或消失、吻合口疼痛等,应立即联系血管通路医生进行处理。
2.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
每次透析治疗前用洗手液(肥皂)清洗内瘘手臂,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
透析当天,穿刺针眼切记不可以沾水、不可以用手抠针眼结痂处,避免内瘘感染。如不慎弄湿应及时消毒并更换止血贴/创可贴。保持内瘘侧肢体清洁和皮肤完整,避免抓挠。如出现内瘘穿刺点或沿内瘘血管走向皮肤有红、肿、热、痛或有分泌物,应及时就医。
3.合理更换穿刺点
每次穿刺都是对内瘘的一次创伤。如果老是在同一区域内进行反复穿刺,确实感觉不会太痛。但血管壁因反复穿刺,局部容易发生狭窄、血栓、感染、瘤样变、破溃等并发症。可选择绳梯式穿刺方法,将穿刺点平均分配于整条内瘘血管上,每个穿刺点之间相距0.5~1cm,交替进行穿刺。
4.拔针后正确压迫止血
治疗结束后,护士拔除针头并用纱布或者无菌棉球进行压迫。注意压迫力度要适中,以既能止血又能感到血管震颤为好。使用压脉带止血,按压5~10分钟后,可适度放松压脉带减轻压力,每隔3~5分钟调整一次。观察有无出血,如仍有出血,应继续压迫直至出血停止。建议最好是压迫到不出血为止再离开透析中心。
5.健瘘操
坚持每日做健瘘操,如捏橡皮圈锻炼数次,每次持续3~5分钟。或者使用健侧手臂加压内瘘侧上臂,同时握拳。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默数10秒后,放开健侧手同时松拳,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透析后24小时,如穿刺点无出血,可用湿毛巾进行热敷。水温40~50℃,每次30分钟即可。有条件者,可使用喜辽妥软膏进行按摩。
6.注意内瘘日常保护
(1)不要用内瘘侧手臂提重物;透析结束后不要用内瘘侧手臂撑床起身;乘坐公共交通时,不要用内瘘侧手臂长时间拉拽扶手、吊环。
(2)不要穿着衣袖过紧、过窄的衣服,避免挽袖后内瘘侧肢体长时间被压迫。
(3)不要在内瘘侧佩戴手表、金属饰品等,睡觉时不枕臂或侧卧压在内瘘手臂上。
(4)不要在内瘘肢体进行输液、输血、抽血及测量血压等操作。
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危害大,如何预防是关键!透析肾友日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血压过低:定期监测血压,根据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维持血压130~140/80~90 mmHg 左右。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者避免透析过程中进食。
2.控制体重增长: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最好控制在干体重的3%左右,最多不超过5%,避免透析超滤量过多。
3.避免内瘘手臂长时间的压迫:下机正确按压止血,时间不宜过长,松紧适度,不出血即应停止压迫;不要穿紧袖口的衣服,不在内瘘侧戴首饰手表,不要在内瘘侧测量血压、抽血,睡觉不枕臂等。
4.定期超声检查
定期做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提前发现狭窄,血流量不足等问题,及时干预,避免血栓形成。
一旦发现内瘘功能障碍,例如:治疗中血流量下降,及时干预,不要等到内瘘彻底“堵”了才治疗。
功能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是保证透析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键,有助于提高肾友生活质量。对内瘘的呵护就是对生命的珍惜,希望大家在透析生活的道路上,为自己的“生命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