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胆囊息肉、结石与炎症:认识胆囊常见疾病及其治疗
2024-04-12 11:19:22
作者:闫海龙
作者单位:兰陵县人民医院

胆囊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以促进脂肪的消化与吸收。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胆囊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中,胆囊息肉、结石与炎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胆囊疾病,其发病率高、症状多样,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虽然大多数胆囊息肉为良性病变,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恶性病变可能,因此对其早期发现与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胆囊息肉的认识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病变,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良性息肉较常见,如胆固醇性、炎症性、腺瘤性等,其中腺瘤性息肉与胆囊癌密切相关。超声检测中,胆囊息肉表现为与胆囊壁相连的强回声团,不随体位改变。形成胆囊息肉的原因包括不规律饮食、过度饮酒、高脂肪饮食等,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也是诱因。症状因病情而异,轻微者可能无症状,重者可能出现胆绞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治疗方面,早期发现和诊断是关键,可通过超声、内镜超声等检查确诊。轻微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控制病情,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胆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以预防病情恶化。

胆囊结石的认识

胆囊结石是胆囊内的常见疾病,由胆固醇、胆色素等物质沉积而成。其形成与不良生活习惯、高脂肪饮食、慢性胆囊炎症等多种因素相关。症状多样,主要为右上腹疼痛,摄入高脂食物后尤为明显。寒战、高热及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可能出现。诊断主要依赖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多样,可根据结石大小和患者症状选择药物治疗、体外碎石或手术切除等。对于症状较轻者,药物治疗是常见选择;而结石较大或症状重者可能需要手术。预防同样重要,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进食、多喝水和适当运动等方式,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总之,了解胆囊结石的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维护胆囊健康至关重要。

胆囊炎症的认识

胆囊炎症是胆囊的常见病变,主要由细菌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其发病率高,尤其多见于中年女性和肥胖多次妊娠妇女。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胆囊炎症状剧烈,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发热。慢性胆囊炎可能由急性胆囊炎演变而来,长期炎症可导致胆囊萎缩。诱因多样,饮食因素、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和胆囊结石是主要诱因。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B超和胆囊造影。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可用于早期或轻度炎症,反复发作或严重症状可能需手术,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囊炎同样关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摄入新鲜蔬果,适度运动,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细菌感染,都是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胆囊常见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等胆囊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药物方面,常用山莨菪碱、胆酸片、氨苄西林等缓解炎症、镇痛及预防感染。结石较小者可使用利福平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缓解症状。手术治疗是重要手段,胆囊炎可通过胆囊切除或造瘘术治疗;胆囊结石常用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清除;胆囊息肉病情严重或有恶变倾向可考虑切除。非手术治疗同样关键,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情绪管理等。中医也有独特疗法,注重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和湿热排除。综合而言,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预防胆囊疾病同样重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胆囊问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