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哮喘日常护理技巧
2024-04-23 14:25:50
作者:李艳
作者单位: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许多家庭。哮喘的症状包括咳嗽、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常会在夜间或清晨加重。虽然哮喘无法根治,但是通过有效的日常护理和管理,可以控制症状,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儿童哮喘日常护理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

一、基础知识篇

1. 哮喘的定义和症状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以气道表现出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可导致气道对各种刺激过敏、痉挛和肿胀。这些刺激可能包括冷空气、烟雾、花粉、宠物毛发等。当气道变得敏感时,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变窄,产生哮喘症状。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对于5岁以下儿童而言,哮喘发作可能表现为咳嗽加剧,尤其在晚上。

2. 哮喘的诱因和触发因素

哮喘的诱因和触发因素很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一般包含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常见的环境诱因包括过敏原、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病毒和细菌感染、剧烈运动等。了解孩子的诱发因素并尽量避免接触,可以帮助减少哮喘症状的发作。

3. 哮喘对儿童的影响

儿童哮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孩子可能会因为哮喘症状而无法参加喜欢的运动或活动,甚至无法上学。长期哮喘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哮喘的日常护理和管理,帮助孩子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日常护理技巧篇

1. 室内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清洁是减少过敏原和细菌的关键。定期清洁家具、地板和窗户等表面,使用湿布擦拭以减少灰尘飞扬。尽量减少室内植物、绒毛玩具和地毯等的使用,避免使用香薰和香水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过敏原和污染物。选择高效的空气净化器并定期使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在40%至60%之间,以减少呼吸道刺激和细菌滋生。

2. 室外活动与运动

室外活动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但选择适宜环境和运动方式同样重要。避开污染天气,选择空气清新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并让孩子远离过敏原。戴口罩和护目镜是有效防护措施。若孩子喜欢运动,可选择低强度活动如散步、骑车,减少剧烈运动带来的呼吸压力。

3. 饮食与营养

饮食对哮喘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同时,增加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和坚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道炎症的发生。保持水分充足也是必要的,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哮喘发作期间,孩子应少食胀气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豆类、马铃薯、地瓜等,避免腹胀压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难,饮食应清淡、松软,适宜多吃易消化且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丝瓜、香蕉、梨等。

4. 心理护理

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减轻焦虑和压力是哮喘日常护理的关键。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理解其感受,在孩子感到焦虑或害怕时,给予安慰与支持。鼓励其参加放松活动,如瑜伽、冥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共同应对哮喘,让孩子感到被关心与理解。

5. 药物管理

哮喘患儿的日常护理中,药物使用是关键。家长需遵医嘱给孩子用药,如用万托林等支气管扩张剂。5岁以上能憋气的可直接用,否则需用面罩式口鼻给药装置给药或居家雾化吸入。治疗需规律,不可随意减少或停。注意观察孩子状况,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若孩子不适或过敏,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确保正确用药,维护孩子健康。

三、家长篇

1. 了解孩子的病情和需求

家长应与孩子沟通病情,与医生保持良好关系,定期体检咨询。做好环境控制和哮喘的管理。家长可以使用日记卡等形式对孩子每天的哮喘症状进行观察记录,有明确诱因者记录每次症状诱因,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助医师了解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共同关注孩子健康,有效应对哮喘挑战。

2.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家长应该掌握基本的哮喘急救知识和技能,如急性发作时的应对措施。了解如何使用吸入器、峰流速仪等急救设备,以及如何进行急救呼叫和转运等。

3.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日常护理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日常护理,从饮食选择、适量运动等方面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让孩子了解哮喘的诱因和触发因素,以及如何避免接触这些因素。

四、结论

儿童哮喘的日常护理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任务。通过掌握实用的护理技巧,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家长也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共同应对哮喘带来的挑战。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