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不但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结构。然而很多患者在骨折后进行护理时过于盲目,很容易因护理不当导致康复缓慢。那么骨折后护理到底有哪些禁忌?骨折后又应该如何正确护理?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了解骨折
1.什么是骨折:骨折主要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骨的完整性被破坏,或是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骼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当所承受的力量超过最大强度时,就会发生骨折的情况。骨折后,患者不但会出现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因为休克或是危及生命安全。
2.骨折的分类:(1)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指的是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丧失,包括骨裂、骨折等。不完全性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丧失,通常只有部分骨骼断裂。两者的区别在于完全性骨折的骨骼断裂程度更高,治疗难度也更大。(2)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前者是指骨折处的皮肤或黏膜完整,且骨折端和外界不相通。而后者则是指骨折处的皮肤或黏膜有破裂,且骨折端和外界相通。开放性的骨折更容易感染,治疗难度也更大。(3)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是指在正常外力作用下不会发生位移的骨折,通常治疗时以保守治疗为主。而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在正常外力作用下可能会发生移位,因此需要采用手术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
骨折后应该如何护理
1.骨折后护理的3大禁忌
骨折后,一些不当的护理措施可能会延迟患者的康复,甚至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常见的护理三大禁忌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度活动和负重:骨折后,由于骨折的部位需要充足的时间来恢复和重新融合,因此患者要避免进行过多活动或是负重,否则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出现移位、破坏等情况,从而延缓愈合的进度,造成愈合不良。在早期恢复阶段,患者应当谨遵医嘱,佩戴支具或石膏,限制受伤部位的运动,以确保骨折的部位可以稳定的愈合。
(2)避免过多补钙:很多患者在骨折后,为了提升骨折处的恢复速度,会过多补充钙质,然而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补钙对于一些骨质疏松的患者可能有着不错的效果,然而对于骨折患者来说,体内更缺少的是骨胶原。由于骨折后患者大多处于卧床的情况,因此缺乏运动还大量补钙,很容易延缓骨折的恢复时间,甚至还会造成血钙的可能性。
2.骨折后应该如何护理
(1)疼痛护理:骨折伴随着疼痛,因此患者必须做好自身的疼痛管理。通常疼痛较轻时,患者可以采取冷敷、热敷以及一些按摩手段进行缓解,或是改变自身体位,使用支具等。当疼痛较重时,可以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服用一些止痛药物,例如布洛芬等,或是更强效的处方药,例如曲马多等。
(2)体位护理:这也是骨折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例如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可以抬高双腿,以减轻肿胀的情况。同时在改变体位时,也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该部位受到压力或是扭曲,加重损伤。
(3)饮食护理:饮食是患者骨折后护理的重要环节,骨折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才能顺利愈合,不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不足都会对骨折恢复的情况产生影响。患者平时要注意膳食营养的均衡,并且适当补充钙质,多食用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例如豆制品、奶、肉等。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纤维素,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是煎炸油腻类食物。此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更有利于骨骼的修复和强壮。避免摄入过量的糖和盐,以免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骨骼健康。
骨折后患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才能恢复受损部位的正常功能,在此期间,患者要养成正确的护理意识,谨遵医嘱,按时进行治疗,才能加快愈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