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但对于一部分“手抖、行动缓慢、步态异常”的人来说,这个日子是有纪念意义,这就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我国65岁以上老人帕金森患病人数约1.7%,目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200多万人。随着疾病进展,帕金森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会逐渐加重,一方面会影响患者本身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不死的癌症”——帕金森病!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人多见,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减少,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衡,与遗传、环境、衰老等因素有关,大部分为散发,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1.运动症状:(1)静止性震颤:早期多发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为拇指和食指像在搓丸子样运动。(2)肌肉强直:肌肉变得僵硬紧绷,活动时感到沉重、不灵活。(3)动作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肌肉运动减少,双目凝视,眨眼减少表情呆滞,酷似为“面具脸”;语速变慢,写字字体越写越小。(4)姿势步态障碍:早期走路时一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少或消失,下肢拖曳,后步伐逐步变小变慢,有时步行中全身僵硬,有时迈步后以小步快走不能及时止步。
2.非运动症状: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小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焦虑、抑郁、头晕、全身酸痛、乏力感等。
帕金森病的治疗
1.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种类多,用药方案按小剂量滴定,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治疗,最小的剂量产生较满意的疗效,以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常用药物:如美多芭、多巴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胺等。温馨提示:帕金森病用药复杂,建议患者不要自行用药,有症状尽快到医院诊治,制定合理方案。
2.手术治疗:包括神经核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DBS),因DBS相对安全和可调控性而成为主要的手术选择。需要强调的是手术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可以减少药物剂量,同时对患者进行优化程控,适时调整刺激参数。
帕金森病的预防
1.饮食管理:(1)饮食营养均衡;(2)避免治疗药物与膳食蛋白质的相互作用;(3)根据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的高热量;(4)高蛋白饮食应尽量安排在晚餐;(5)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肠蠕动,可缓解大便干结情况;(6)适量食用橄榄、坚果、炸鱼、花生、豆类等食物,不饱和脂肪酸因其有神经保护、抗氧化、抗炎作用,可以预防或减轻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2.坚持运动:坚持运动个性化和针对性原则。训练强度因人而异,每次训练30~60 min为宜,每天1~2次,每周5次以上。年老体弱患者一般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3.康复训练:(1)生活技巧康复:自行穿衣脱衣,吃饭喝水的训练,排便排尿,洗脸刷牙,家务劳动出行等。(2)全套锻炼方式:广播体操,健身操,广场舞,太极拳、八段锦等。(3)平衡障碍、冻结步态训练:跟着节拍、地面提示的条纹、立体楼梯的图像信号等来练习行走等。(4)发声训练:唱歌,朗诵,读报,发音尽量拉长,音量尽量放大,反复练习。(5)吞咽功能训练:模拟吞咽动作。
最后提醒一下,小于50岁的人群早发型帕金森占帕金森病中的5~10%,分为青少年帕金森综合征和青年型帕金森病。因此年轻人如果出现手抖,尤其双手静止放松有支撑状态下的手抖应该考虑本病。但本病会伴有肢体僵直、动作变慢、足部或下肢肌张力障碍。但如果情绪激动如紧张、焦虑,身体疲劳、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能引起手抖。所以当出现手抖,除了考虑精神性的因素以外,还应考虑有器质性的病变,检查起来较复杂,需要专业医师结合临床检查后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找到病因,及时给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