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可能造成脑梗、心梗、肾衰竭等问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正确认识和严格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那么,对于高血压应该知道哪些常识呢?
常识一:高血压的症状和危害
高血压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头通、胸痛、气短、心悸等,血压长期处于高位,会造成心脑血管狭窄和堵塞,对血管、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最终可能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肾衰竭、中风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常识二:患者需坚持长期服药对血压进行控制
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可以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成年患者<140/90mmHg,老年患者<150/90mmHg,可以有效减少发生各类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而且服药时间越早、时间越长,所取得的效果越大。根据统计,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降低50%,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50%,心肌梗塞患病率降低15-30%。
但是,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药效生成时间和血压达标时间,一般服药4-12周内使血压达标为宜,避免降压速度过快、降压过低,导致大脑、心脏、肾脏等器官出现严重供血不足而造成损伤。由于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终生服药,因此,可以从小剂量药物开始,预留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观察时间,待效果有效后再缓慢增加用药量。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为长效制剂,可以24小时起效,对脑卒中、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血管问题的预防效果更佳。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和发病机制不同,药物治疗方案需因人而异,照搬别人的用药方案并不可取。
常识三: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风险
1.保持饮食清淡,限制盐分摄入:人体摄入过量的盐分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变形,增加血管阻力和血容量,从而造成血压升高,长期限盐有利于血压控制,减轻血管和心脏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每日摄入盐分不超过5g;同时,要避免隐形盐分的摄入,例如腐乳、酱油等调味品、薯片、话梅等零食。此外,清淡饮食也有利于血压控制,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钙质的摄入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每日食用油量不超过30g为宜,适宜食用牛奶、鸡蛋及绿色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宜食用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
2.坚持运动锻炼:肥胖和超重是造成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坚持运动锻炼有利于患者减肥;同时运动可以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素质和机体抵抗力,促进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柔韧性练习和肌肉力量训练,例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仰卧起坐、哑铃等。运动时间在傍晚为宜,如果患者的血压会在清晨明显升高,可以选择上午进行锻炼。
3.戒烟戒酒: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有害成分会加重血管的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酒精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加速血液流速、造成血管收缩异常,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4.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的心理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状态,会提高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因此,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面对突发事件做好心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