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守护听力健康,耳鼻咽喉科医生来支招
2023-04-28 16:40:31
作者:刘丽媛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中医院
听力健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着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信息的获取以及生活的品质。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因素的变化,听力受损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今天,我们就请来了耳鼻咽喉科的医生,为大家支招如何守护听力健康。

一、认识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是指耳朵无法正常接收或处理声音,导致听觉功能下降。听力损失可以是逐渐的,也可以是突然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常见的听力损失原因包括噪音暴露、耳部感染、耳蜗受损、药物副作用以及遗传因素等。听力损失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交流,还可能导致心理和情感问题,如孤独感和抑郁。

二、预防听力损失的措施

避免噪音暴露

噪音是听力损失的主要元凶之一。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中,如音乐会、工厂车间或交通拥堵的路段,都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如果无法避免,可以佩戴耳塞或耳机来降低噪音对听力的影响。

注意耳部卫生

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耳部感染的关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清洁外耳道,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挖耳,以免损伤耳道皮肤。同时,在洗澡或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以免引发中耳炎等疾病。

谨慎用药

一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和利尿剂,可能会对听力产生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定期检查听力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是预防听力损失的有效手段。通过听力检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听力下降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听力检查,儿童则可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定期检查。

三、听力损失的应对策略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有听力损失的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听力。

佩戴助听器

对于中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佩戴助听器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助听器能够放大声音,使患者更好地听到周围的声音。在选择助听器时,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助听器的效果和舒适度。

学习沟通技巧

听力损失可能导致患者在交流过程中遇到困难。因此,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对于改善听力损失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例如,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口型、表情和手势来辅助理解对话内容;在交流时保持耐心和专注,避免急于打断对方;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句子结构,以便对方更容易理解。

调整生活方式

听力损失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听觉环境。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避免与他人交流,选择安静的地方进行对话;在看电视或听音乐时,适当调整音量,以免对听力造成进一步损害。

四、提高公众对听力健康的关注度

守护听力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和社区等组织应加强对听力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听力损失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更多资源研发先进的听力保健技术和产品,为听力损失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五、结语

听力健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通过了解听力损失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听力健康。同时,提高公众对听力健康的关注度,共同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听觉环境而努力。

最后,我们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关注听力健康,从我做起。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中、注意耳部卫生、谨慎用药以及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等,共同守护我们的听力健康。同时,对于已经出现听力损失的朋友们,也不要过于担忧和自卑,及时就医、佩戴助听器、学习沟通技巧和调整生活方式等都是有效的应对策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听觉世界而奋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