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RH阴性血:稀有血型背后的奥秘
2024-04-24 10:15:59
作者:姚秀霞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中心血站

当我们提及血型时,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是ABO血型系统。然而,在人体内部,血型系统远比这复杂。RH血型系统,作为另一大重要的血型分类方式,同样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RH血型的概念

1940年Landsteiner和Wiener所选择的实验对象为恒河猴(Rhesus Macacus),所以用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将此抗原命名为“Rh抗原”。与ABO血型系统不同,RH血型系统主要关注的是红细胞表面的D抗原和d抗原的表达情况。若红细胞表面存在D抗原,则被称为RH阳性;反之,若不存在D抗原,则被称为RH阴性。这两种抗原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我们的RH血型。

RH血型的分布情况

1.数量分布:在我国汉族和其他大部分少数民族RH阳性者占99%,RH阴性只有1%。但一些少数民族,如塔塔尔族RH阴性者占约15.8%、苗族约占12.3%。由于RH阴性血其稀有性,又被称为“熊猫血”。这意味着,与RH阳性血相比,RH阴性血的人在接受输血时,必须格外谨慎。

2.RH抗原和分型:RH血型系统发现有多种抗原,其中D、E、C、c、e抗原和临床最密切。由于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因此在进行临床研究中将红细胞表面存在D抗原的人可以称为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的称为RH阴性,RH抗原只存在红细胞表面,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成熟,且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

RhD 血型鉴定方法

临床常用的方法有玻片法、试管法、微量板法、微柱凝胶法等。目前大多数医院都使用微柱凝胶法,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

RH阴性患者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性的输血原则

1.病人体内如果有抗-D(可以通过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试验检测),必须输Rh阴性血。

2.病人体内如果没有抗-D,非紧急抢救输血,尽量寻找Rh阴性血输注,避免产生抗-D。

3.病人体内如果没有抗-D,紧急抢救输血,而又没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找到Rh阴性血,为了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生命,可以输配血相合的Rh阳性血(红细胞),即“配合型输血”。

4.紧急情况下,患者为RhD阴性,没有检测到抗-D,在不输血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患者处于严重状态而又无其他方法有效治疗时,本着抢救生命第一的原则,可一次性足量输注ABO同型、Rh阳性的血液成分,但输血前必须征得患者或其亲属的同意,并签署《特殊血型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同时告知:若有抗体产生,以后输血只能输注RhD阴性血。

5.Rh阴性未成年女性、育龄妇女输血,尽可能使用Rh阴性血液。对曾有输血史、有妊娠史或移植后受血者输注Rh阳性红细胞时应特别慎重,避免因输注Rh阳性红细胞成分导致严重输血反应

6.血小板输注:尽管血小板表面无D抗原,但血小板制品中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使患者致敏),故Rh阴性育龄期的女性患者(包括女童)应输注Rh阴性血小板。Rh阴性男性患者及不再生育的中老年妇女,如体内无抗D则可输Rh阳性血小板。

7.RhD阴性患者需要输注血浆和冷沉淀时,可按ABO同型或相容性输注,RhD血型可忽略。

8.Rh阴性冰冻红细胞:由于冰冻红细胞在使用前需要洗涤脱甘油,而且洗涤的速度很慢,时间较长,故要提前预约。

RH阴性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1.及时登记:在需要大量输血的手术或紧急情况下,RH阴性血往往成为救命的“稀缺资源”。

2.自体输血:择期手术的 Rh 阴性患者.凡符合自体血采集条件者,应尽量采用术前自体储血、术中稀释或术中回收自体血等方式来保障手术血液需求。

3.互助献血:病情稳定,但不符合自体血采集要求的Rh阴性患者,可提前向当地血液中心预约Rh阴性血或动员Rh阴性亲友前往当地血液中心,采用互助的方式储备血液。

Rh阴性血孕妇注意事项

如果孕妇是RH阴性而胎儿是RH阳性,可能会出现Rh血型不合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母亲体内可能会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新生儿溶血病。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胎儿贫血、黄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建议所有孕妇在孕期都要进行血型筛查以确保母婴安全。同时如果孕妇是RH阴性还应提前了解并准备好在分娩时可能需要的RH阴性血以备不时之需。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RH阴性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这种血型在人群中的比例较低但它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血型知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