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足的日常护理与预防
2024-04-24 10:18:59
作者:方园
作者单位:山东省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造成周围神经病变所引起的足部软组织坏死或畸形的一种慢性病症,其发病率较高,是造成糖尿病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可表现为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以及程度不同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坏疽、行动受限以及疼痛等,一旦治疗不佳就会加重足部损伤,最终面临截肢。关于糖尿病足的日常护理非常重要, 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已发糖尿病足的截肢风险。本文从预防护理学的角度,针对以往的预防护理方法做出总结论述,以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做到早预防,早护理,最大限度的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足的诱因及危险因素

糖尿病足的诱因包括:干裂的皮肤、肼胝形成及鞋内异物、新鞋磨破伤、脚部骨头突出(如足外翻、锤状趾等)、修剪趾甲过深、过烫的水或取暖设备、长时间行走、水疱破裂、赤脚走路等引起的趾间或足部皮肤破溃等。

糖尿病足的护理宣教

1.给予患者发放糖尿病宣传图册,面对面讲解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和防治措施;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方法,自觉遵守医嘱,熟记药物的使用方法,学习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顾虑和担忧。

2.对血糖情况进行监测,指导患者日常活动、饮食等。使患者了解合理饮食及科学运动对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的意义,提高其重视程度和配合度;结合患者的体质量、运动强度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制定个性化食谱。根据患者的血糖值、年龄等情况针对性地为其制定有氧运动项目,嘱咐患者每日坚持运动,达到预定的运动强度。在运动前要求患者携带糖果,不能空腹运动。

3.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心理状态要多加关注,嘱家属、亲友多鼓励和支持患者,积极开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时刻注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指引患者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面对治疗;告知患者糖尿病足是能够避免的,即使并发了糖尿病足只要积极配合完全能将该病治愈。

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1.每日入睡前,以适宜温度的温水浴足,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浴足后仔细地将患者足部水分擦干,特别是脚趾间易遗漏部位,避免水分积留,因潮湿而出现湿疹或其它皮肤疾病的出现。在确保无病变出现后,给予患者足部医用润肤霜的涂抹,保证皮肤的适度湿润,避免因过度干燥而导致皮肤细胞死亡、皲裂等现象。

2.按时修剪脚趾甲,不能剪得过深,且修剪应在泡脚后进行,避免造成皮肤损伤和感染;若有鸡眼或足藓,应到医院就医,不可自行用药。嘱咐患者选择合脚的、宽松的软质皮鞋或布鞋,穿着吸汗性良好、大小合适的棉纸袜子,不可赤脚走路,女性不能穿高跟鞋,避免脚部受伤;禁止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暖脚,会加重足部损伤,日常注意防寒保暖,鼓励其适当地参与下肢运动,有助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3.每天监测患者的足部皮肤变化, 问询患者的今日感受,以此判断患者足部是否出现病变症状,确保其足部不存在水疱、擦伤、裂口、局部红肿等问题,若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或防护措施。

4.严格控制血糖、血脂、饮食、体重,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案,鼓励其选择有氧运动,坚持锻炼;早睡早起,拒绝熬夜;监督患者戒烟戒酒;终生遵照医嘱用药,禁止私自更改剂量或停用药物。

5、每日应当以科学手法对患者的双足,特别是足底按摩,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人工辅助来帮助患者的足部活动,避免出现长期卧床的足部功能退化和僵直情况;指导患者科学地进行康复锻炼,如踮脚、勾脚趾、踝关节绕环等。

结束语

糖尿病是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足部病变是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自主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的足部卫生等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因此,对糖尿病足的科学护理对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患者科普健康知识,对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进行指导,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高危足的逆转。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