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是小儿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儿童最常见的尿检异常之一,也是儿童多种肾小球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但血尿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常见的一种症状或体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诊不同程度的血尿、或者疑似血尿的患者,其原发疾病往往大相径庭。绝大多数家长和患者,甚至是非肾脏病专业的医生,对于儿童血尿的评估、诊断和处理常常表现的一筹莫展。那么,血尿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够判定患者是否存在血尿呢?
如何判断血尿?
首先,血尿的诊断要素包括两个方面:尿中红细胞来源于人体泌尿系统,且其数量超出正常范围。其次,临床一般将血尿分为两类: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即肉眼可见到红色或茶色的尿,通常认为每1000ml尿液中含1ml血即成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即肉眼看不出红色或者茶色,但离心尿红细胞>3个/HP。
家长朋友们常见的困惑
1.尿潜血阳性,一定是血尿吗?不一定。尿潜血是血尿的过筛检查,不能作为诊断标准,常存在假阳性。如口服还原性食物或药物,溶血,红细胞破坏等。
2.尿红细胞增高,一定是血尿吗?不一定。尤其要严格排除血性污染等情况,尤其是女性月经血污染尿液标本。
3.红色尿,一定是血尿吗?不一定。要警惕多种食物(红心火龙果、甜菜等)、药物(利福平、非那吡啶等)或其他疾病(卟啉病等)可以引起尿色改变,但此时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为阴性,尿潜血也多为阴性。
4.诊断血尿后,一定是患了肾脏病吗?不一定。要谨慎排除非肾脏疾病导致的血尿。如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等。
什么样的血尿提示可能罹患肾脏病呢?
我们所说的肾脏病,侠义上通常指肾小球疾病,肾性血尿往往提示患者可能罹患肾小球疾病。肾性血尿,是指肾小球来源的血尿:即尿红细胞来源于肾实质病变。尿RBC变形率(环形、穿孔、芽孢、棘状细胞总和所占尿中红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常常≥30%,值得注意的是,当肾性血尿、且为明显的肉眼血尿时,尿RBC变形率常常可以低于30%。
如何分析血尿呢?
面对血尿,我们一般的诊断步骤分三步:1.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2.确定血尿来源部位。3.寻找的血尿病因。
血尿的常见病因有哪些呢?
1.肾内科疾病:急性肾炎综合征、继发性肾病、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胡桃夹现象、高钙尿症、遗传性疾病、泌尿道感染等。
2.泌尿外科疾病:肿瘤、结核、尿石症、丝虫病、泌尿系统血管异常、损伤等。
3.全身性疾病:(1)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友病、再障、ITP。(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内膜炎等。(3)传染病:猩红热、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4)风湿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
4.尿路邻近器官的疾病:急性阑尾炎、结肠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盆腔肿瘤等。
5.其他原因:过敏或毒性反应、理化因素:如放射性膀胱炎、重金属中毒等。
血尿病人都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1.尿液检查:主要包括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肾早损检查、尿沉渣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钙定量等。
2.血液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肾功能、血清蛋白、补体、铜兰蛋白、抗链O、免疫球蛋白、血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血管炎相关指标等。
3.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腹部泌尿系超声、胡桃夹超声、泌尿系CT、泌尿系核磁等。
4.特殊检查:如乙肝、结核等特殊感染筛查,遗传代谢疾病相关筛查。
5.肾穿刺活检:对于不明原因的血尿病人,实验室检查难以明确诊断,需行肾穿刺活检了解肾脏病理情况。
6.基因检查:对于有家族史、肾外表现或肾穿刺活检提示遗传性肾脏病可能患者,可行基因检查协助诊断。
总之,血尿是肾小球疾病早期和常见表现之一,尿潜血阳性、红色尿不等于血尿;无论什么病因的血尿,除尽早诊治外,重点在于定期复诊、长期随访;部分患者仅凭实验室检查无法明确病因,必要时需行肾活检或基因检查协助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