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儿童更是癫痫的高发人群,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尽管新型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Drugs,AEDs)不断涌现,但我国癫痫患者的无发作率依然很低,且有40%的患者未进行治疗,25%的患者因未能个体化调整药物导致癫痫控制并不理想,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癫痫的发病形式较突然,难以被预测,临床更需要一个能够提示药物疗效的指标来进行监测。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是以药代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药物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为基准,以血药浓度监测为主要内容,通过色谱分析法或免疫分析法等科学技术手段,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或生物标志物的浓度,用以评价疗效或确定给药方案,指导个体化用药。
TDM可以用于新型AEDs哪些方面?
1.建立新型AEDs的药物治疗范围,达到控制癫痫发作和无毒性反应的微平衡。2.对一些常规剂量缺乏疗效的患者,利用TDM,对照目标浓度范围,探讨其原因,发现个体代谢能力的不同,建立最佳的药物剂量。3.动态监测服用AEDs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4.儿童患者的生理发育一直处于变化状态,因而药物代谢消除也会随之变化,监测AEDs的TDM并及时调整剂量。5.肝肾功能异常、联用其他酶抑制剂和酶诱导剂均会对AEDs的血药浓度产生影响,监测AEDs的TDM并及时调整优化个体治疗方案。
几种常用的新型AEDs的TDM特点
1.左乙拉西坦。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广谱AEDs,临床多用于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治疗。其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药代动力学呈线性变化,具有较高的个体间血药浓度变异性。蛋白结合率极低,大部分不经过体内代谢,大约66%由肾脏以原型排泄。儿童患者的半衰期跟年龄相关,大约在4~6h之间,每公斤清除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儿童每公斤的肾脏清除率比成人高30~40%,血药浓度降低,所以相较于成人,理论上儿童需要更高的剂量,因此临床需要对儿童进行左乙拉西坦的治疗药物监测。
2.奥卡西平。奥卡西平是卡马西平的10-酮基类衍生物,被广泛用于成人和儿科患者的部分和全身性强直阵挛性癫痫的治疗。奥卡西平是一种无活性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后几乎完全转化为药理活性代谢物10-羟基卡马西平,在体内发挥主要药理作用,因此一般通过监测10-羟基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来评价奥卡西平疗效。奥卡西平给药后,10-羟基卡马西平体内浓度大约在2~4小时达到峰值,蛋白结合率比较低,大部分通过肾脏以原型(27%)或者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结合(49%)排出。10-羟基卡马西平在儿童的肾脏清除率高于成人,导致血药浓度降低,所以相较于成人,理论上儿童需要更高的剂量。因此临床需要对儿童进行10-羟基卡马西平的TDM。
3.托吡酯。托吡酯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临床主要用于部分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其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度不高,主要通过肾脏清除,同时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托吡酯在儿童和婴幼儿具有更高的清除率和分布容积,从而影响血药浓度。此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清除率会降低,导致血药浓度增加。因此需要对托吡酯进行TDM,尤其是儿童患者。
4.拉莫三嗪。拉莫三嗪应用于多种癫痫的治疗,但存在致肌阵挛加重的风险。拉莫三嗪口服给药后吸收迅速,血药浓度在3h内达高峰,生物利用度为98%,蛋白结合率为50~60%。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线性模型。拉莫三嗪的半衰期为15~35h,主要通过肾排泄,不经肝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联用酶诱导AEDs会使拉莫三嗪的半衰期降低约50%,酶抑制AEDs会抑制拉莫三嗪代谢,使其半衰期增加1倍。与成人相比,其清除率在儿童中显著升高。因此对拉莫三嗪进行TDM具有一定意义。
随着现代精准医疗的发展,大部分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可通过TDM及时调整并优化给药方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儿童患者得到更安全、合理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