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用人工假体代替患病膝关节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导致的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畸形。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术后优良率超过90%,但是手术本身并不能保证完全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还需要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以达到缓解疼痛、增加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将介绍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和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供患者和家属参考。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正常的反应,但是过度的疼痛会影响康复训练和伤口愈合,因此需要及时服用适量的止痛药,根据医嘱或疼痛程度调整剂量和频率。同时,可以通过冰敷、垫高脚、做深呼吸等方法缓解疼痛和肿胀。
2.术后伤口护理:术后伤口需要保持清洁、干燥、无感染的状态,避免碰撞、挤压、擦伤等外力损伤,按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情况。如有,应及时就医。术后一般在10~14天拆线,拆线后可以洗澡,但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水流直接冲刷,不要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物质清洗伤口,不要搓揉、抓挠伤口,不要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或药膏涂抹伤口,以免引起过敏或感染。
3.术后预防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假体松动、假体感染等,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需要按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抗生素等药物,同时,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改善肺部的通气功能,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此外,还要定期复查,检查假体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术后康复
术后康复是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肌力、稳定性和协调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术后康复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1.第一阶段:术后1~2天,主要目标是控制术后肿胀、监测疼痛程度、锻炼股四头肌肌力、保持膝关节的完全伸直和自然屈曲。主要方法是做踝泵练习、直腿抬高练习、膝关节完全伸直练习、床上自行抱腿屈膝练习等。
2.第二阶段:术后2~5天,主要目标是增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锻炼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开始辅助行走练习。主要方法是做床边小腿“打水”动作、床边自行压腿或由陪护人员辅助压腿、在陪护人员的陪护下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等。
3.第三阶段:术后一周~三个月,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和伸直能力、增加膝关节的负重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方法是做膝关节屈曲和伸直的功能训练、行走时注意膝关节的完全伸直和屈曲、独立完成穿鞋、袜、裤等日常生活动作、在轻度倾斜坡面上独立行走等。
4.术后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康复训练应在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手术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不要盲目地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次数,以免造成关节的损伤或过度疲劳。(2)康复训练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疼痛过于剧烈或持续不消退,应及时停止训练,服用止痛药,必要时就医检查,排除有无并发症或其他问题。(3)康复训练后应及时冰敷膝关节,以减少肿胀和炎症,每次冰敷15~20分钟,一天3~5次,冰敷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冻伤,冰敷结束后要擦干皮肤,保持干燥。(4)康复训练应坚持每天进行,不要间断或放弃,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相信自己能够逐渐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