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应用于哪些方面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核磁共振最常应用的方面,例如脑出血、脑梗死、脑部肿瘤以及颅内感染等。通过核磁共振对脑部的检查,可以具体得知脑部病变的部位和情况,有利于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另外,核磁共振应用于脑部还可以用于测量脑实质的体积。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种类较多,一般适合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包括结石、炎症以及梗阻等。如果普通的核磁共振扫描发现异常,还可以进一步选择对病变部位进行增强扫描,帮助诊断和观察病变的情况。
运动系统疾病:核磁共振应用于运动系统疾病通常是骨折、椎间盘突出、退行性病变以及炎症等。由于大多数运动系统疾病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更好地展现病变的区域,有助于手术方案的讨论和手术过程的进展。尤其是脊髓方面的病变,核磁共振比X线和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保证医生更加的准确和全面的发现病变部位。
任何部位的肿瘤:由于核磁共振检查适用于身体中的任何部位,因此在初步怀疑肿瘤的情况下,都会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能够进一步确定或者排除肿瘤这一诊断。尽管呼吸系统疾病大多数并不适合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但是呼吸系统的肿瘤,例如肺部肿瘤和纵隔肿瘤都可以选择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对人体有害吗
核磁共振对人体是无害的。相对于X线和CT所使用的具有辐射的X射线,核磁共振并没有任何辐射量,只是通过磁共振原理进行检查。另外,核磁共振也没有电离辐射,是一种安全而且有效的检查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核磁共振在进行检查时身体是不允许携带任何金属物品的,包括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等金属植入物。如果身上具有不可拆卸的金属物品,应当及时告知医生,避免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危及生命安全。由于核磁共振的检查是在密闭空间进行的而且检查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应当调整心态,避免紧张,防止出现体温上升和心率加快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已经成为目前临床诊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通过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得到检查部位的客观图片,再进行密度的对比从而有助于医生得出准确的诊断。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有X线、CT、B超以及核磁共振等,选择哪种检查时应该结合疾病的种类、发生部位和检查花费等综合性考虑,并不是越贵越好,听从医生的建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