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等严重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HICH)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达40%~50%,病残率占生存者的大约50%~85%左右。而冬春季节又是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的高发期,所以高血压患者如何做好防护和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脑出血发生呢?
一、什么是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出血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常发生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略多,现在有年轻化趋势,冬春季易发,大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三次不同日期测量血压均高于140/8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二、如何规范测量血压?
首先测量前30分钟禁止吸烟、喝咖啡、进食、运动,测量时避免交谈,袖带中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测量血压的四定原则,定时间:测量血压的时间建议相对固定,清晨时间段是血压高峰期,比如起床后半小时,或者早饭后半小时,也可选择服用降压药后两小时测量血压。定部位:由于血管解剖位置不同,右侧血管内血流对血管壁的压力大于左侧,所以右手量到的血压一般比左手高。定体位:坐着、站着、躺着时血压各不相同,每次测量保持相同体位,建议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坐下,双腿下垂,双脚自然放平。定血压计:在测量血压时尽量不要随便更换血压计,采用固定的血压计可以避免对测量血压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三、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发因素是什么?
高血压脑出血常在剧烈咳嗽活动时、情绪激动时、用力排便等时刻发病,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
四、高血压脑出血有哪些症状?
50%的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常伴恶心呕吐,并且多伴有躁动,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表现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节、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五、高血压脑出血如何诊断与治疗?
1.首选头颅CT检查,可明确显示出血部位、大小、形态。
2.对于已经CT明确诊断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临床症状以及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决定保守或者手术治疗。
六、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1.坚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做好病情监测,服用降压药,按时监测血压,记录每次服药的剂量、方法,定期与医务人员沟通,养成良好的服药规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良好饮食习惯:坚持低盐、低脂、高维生素的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避免饮用浓茶,经常食用冬瓜、芹菜等利水消肿降压的蔬菜。可食用鸡蛋,豆浆、米粥、面条、鲜瘦肉等含盐较低的食品。多吃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硬食物。注意戒烟、戒酒。肥胖者通过适当节食以减轻体重,对预防血压升高有积极意义。
3.适当体能锻炼:在控制活动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选散步、打太极、健身操,避免剧烈跑步、打羽毛球,重体力劳动等。建议晨练时不要空腹也不要饱餐,适宜进食少量碳水化合物,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发生。
4.预防便秘发生:定时的腹部按摩对便秘有一定作用。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促进顺利排便,排便时不要太过用力,防止腹压增大引起颅压增高,诱发脑出血,家里可自备开塞露,必要时使用。
5.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可适当摄入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如:热牛奶、香蕉、小米粥等。利尿药避免夜间服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休息时采用右侧卧姿势。可采用播放舒缓性音乐,看小说、家属陪伴安慰方式协助睡眠,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助睡眠药物。
6.注意心理防护: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克服心理恐慌,科学调适心理,学习放松技术。
7.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寒冷刺激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极易导致脑出血。
8.合理安排工作:高血压患者,工作不宜太劳累,尤其不宜熬夜,并且注意适当改善学习、工作环境,以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