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春季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
2024-04-26 17:20:04
作者:杨晓华
作者单位: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皮肤科

春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是我们最喜欢的季节,同时也是皮肤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更多的皮肤问题,所以在享受春天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春季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

一、什么是过敏性皮肤病?

过敏性皮肤病是指过敏原通过皮肤或者粘膜接触、吸入、注射及食入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导致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皮肤系列症状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病因,就是“过敏”,因此有时也称为过敏性皮炎。

临床表现为大多数为皮肤会出现瘙痒性的红斑、丘疹、水疱,甚至是肿胀、溃烂。

二、春季为什么是过敏性皮肤病的高发季?

首先,春天这个季节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气温适宜,人们外出活动增加,但是这个季节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花粉、公园里面的柳絮也比较多,很多人正是对花粉和柳絮过敏,就会出现过敏性皮炎。

其次,春天的气温逐渐升高,一些微生物像昆虫、螨虫等开始繁殖并活动起来,比如猫、狗身上的跳蚤,通过叮咬人体皮肤导致过敏,同时春季猫狗开始脱毛,部分人会对猫毛、狗毛产生过敏反应。

第三,春天的气温逐渐升高,紫外线逐渐增强,由于人体刚经历过寒冷、干燥的冬天,皮肤暂时还不能立刻适应春季冷热交替的刺激,特别是皮肤比较敏感的人很容易过敏。

因此,春季是人们最容易接触过敏原的季节,所以相对于其他季节来说是过敏性皮炎的高发季。

三、春季有哪些常见过敏性皮肤病?

第一是荨麻疹,荨麻疹的主要症状包括风团和血管性水肿,通常会伴有瘙痒。风团的表现像蚊子叮咬后出现的包,凸出皮肤表面,周围有红晕,有的出现融合成一大片,瘙痒明显,血管性水肿多数表现为突然眼睑或者嘴唇肿胀,不痒或轻微瘙痒,所以血管性水肿又叫巨大荨麻疹。有一种危险的情况就是当喉头黏膜发生血管性水肿时,有喉部不适、憋闷、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可能,需要立刻到医院就诊。

第二是湿疹,急性期表现为红斑、细小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亚急性期表现为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湿疹的特点是大部分对称分布于四肢、背部,瘙痒明显,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三是面部皮炎,是一种好发于春季、多由花粉等引起的皮炎,多见于女性。表现为面颈部出现轻度红斑、丘疹、肿胀,伴瘙痒,严重的可出现渗液,后期可见皮肤轻度肥厚,有脱屑。每年反复发生,轻者可随季节自行消退。

第四是日光性皮炎,好发于春夏季等阳光强烈的季节。表现为面、颈及手背等暴露部位红斑、丘疹、水疱,自觉瘙痒,一般日晒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

第五是丘疹性荨麻疹,是由昆虫叮咬皮肤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又称虫咬皮炎、单纯性痒疹。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水肿性丘疹,呈纺锤形,皮损顶端可有水疱、脓疱或结痂,发生在眼睑、口周、外阴等部位可形成局部皮肤严重水肿,瘙痒剧烈。     

四、如何防止过敏性皮肤病?

1.居家环境要适宜。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防潮防湿,常穿的衣物要经常在阳光下晾晒。过敏体质的人要远离过敏原,少到花草植物多的地方去,在室内不宜养花,以免接触到花粉。另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特别是在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2点,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2.做好皮肤的护理。洗脸水过热或过冷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容易降低皮肤抵抗力,增加皮肤过敏的风险。所以,过敏体质的人一定要掌握好水温,温水洗脸最好,动作也尽量轻柔,避免热毛巾敷脸。春天的气候比较干燥,干燥的皮肤容易发生过敏,所以一定要做好面部保湿护理,让皮肤保持充足水分,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皮肤的刺激。选择的护肤品要以温和为主,可以减轻皮肤负担,尽量不要化妆。

3.做好防晒。虽然春季阳光没有夏季毒辣,但紫外线含量还是很高的,所以不可掉以轻心,每次出门之前都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擦防晒霜、穿防晒服等。

4.合理饮食。想要预防过敏性皮炎,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类食物、高蛋白食物。过敏体质的人要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尤其是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进食光敏性食物及药物,比如灰菜、苋菜、茴香、菠菜、马齿苋等蔬菜;无花果、柠檬、芒果和菠萝等水果。另外,一些常见药物也含有光敏性成分,如磺胺药、阿司匹林、四环素、扑尔敏、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

5.正确使用药物。选择外用药物时不可盲目,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选择对症的药物。当发生过敏性皮炎时,切不可私自用药,药物使用不当不仅无法缓解症状,甚至会加重病情。

总而言之,春季防治过敏性皮炎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过敏原。一旦患上过敏性皮炎,应立即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及时正确地使用药物,避免病情加重。另外,做好皮肤防护工作,给予皮肤更好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远离过敏性皮炎的困扰。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