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脏病。据统计,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冠心病的成因和预防方法都一知半解。那么,什么是冠心病?它又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呢?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是向心脏供血的动脉血管,一旦发生阻塞,则会引起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其危害不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明显,但也是造成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冠心病的成因
1.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的最重要因素。高血压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窄,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同时高血压又可加重冠状动脉硬化,使动脉壁增厚,弹性下降,管腔变窄,加重心脏负荷。
2.吸烟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吸烟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从而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因为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尼古丁可刺激血管内膜,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一氧化碳会使血液中氧的含量减少,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氧,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损害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形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者2~3倍。
4.缺乏体力活动或肥胖也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体力活动过少和体重超重会使肥胖者体内过多脂肪沉积于血管壁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还可引起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凝血功能障碍及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紊乱,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变慢、血管壁增厚而失去弹性、管腔狭窄,这些都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演变而引起冠心病。
预防及控制
1.控制体重。研究表明,一旦人体体重超标,就会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引起心脏疾病。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保持体重正常。体重过高则会导致血液中血脂的含量升高,使血液变得黏稠,从而影响血液循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的方式来减轻体重。首先要控制饮食的摄入量,尽量不要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尽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其次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菠菜等,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对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最后要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淀粉类食物,这些食物也会导致血液中的糖分升高,从而引发冠心病。
2.戒烟戒酒。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戒烟戒酒是必须做到的事情,因为吸烟会导致体内的血液黏稠,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痉挛,从而导致冠心病。而酒精会影响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使体内的血液变得更加黏稠,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冠心病。还有一些人认为酒可以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酒中含有的乙醇会加速心脏的跳动频率,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代谢功能障碍,增加冠心病及猝死的发生率。
3.控制血压。血压过高会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硬化,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就容易引起冠心病急性发作。所以,严格控制血压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食用油腻的食物,做菜时少油少盐,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控制血压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