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莫名其妙出现成片的风团,还伴有持续性的瘙痒,有时持续几分钟至几个小时,有时持续时间更久,但消退后通常不留痕迹,之后还会复发,反反复复,让人十分痛苦,这就是荨麻疹。
荨麻疹是怎么形成的?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因多与食物药物过敏、感染等因素有关,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与感染、自身免疫、精神神经因素有关等诸多因素相关,特别是病程较长,常规剂量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多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少部分难以明确。
中医学对它的认识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属于中医学“瘾疹”范畴。中医很早就对荨麻疹这种疾病有深刻认识,《素问》中记载“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金匮要略》中“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腠理失密、风邪侵袭,遏于肌肤;或者饮食失节,过食辛辣、肥甘厚腻食物,致脾胃积热、腑气不通,郁于肌肤;或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伤津耗血,导致机体血虚风燥。荨麻疹如在春季高发,主要与脾胃、肝有关。春季主肝,一旦肝过于亢盛,就容易引起内风。除此之外,肝克脾,再加上湿气的影响,人在春天的脾胃功能偏虚弱,身体上更容易脾虚湿困。当湿热不得疏泄,就会郁于皮毛腠理之间。此时若刚好碰到风邪趁虚而入,尤其对于肌肤腠理疏松的人来说,就容易诱发风团。荨麻疹本质属于过敏性疾病,其发病病机多为内有伏邪,外风引动,内外因素所综合导致。而引起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自身免疫力下降所致,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邪气趁虚而入,同时如饮食不注意,辛辣刺激食物、海鲜、调理等诱发因素,最终就导致了荨麻疹的发生。中医辨证将其常分为风热型、风寒型、肠胃湿热型以及血虚风燥型等,治疗上需辨证施治,勿千人一方,可有效平衡人体免疫,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减少皮疹复发。
中药外洗
荨麻疹与风邪关系密切,风邪“来去疾速,善动不居,变换无常;其性轻扬开泄、动摇,且无孔不入。”在辨证正确时,中药外洗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皮疹瘙痒。风热型外洗配方:可选用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青蒿、薄荷、艾叶、防风、荆芥、冰片、黄柏、苦参等辛凉解表祛风热,湿热盛者可在此方上加苍术、大腹皮、佩兰;风寒型外洗配方:可选用蛇床子、地肤子、防风、荆芥、艾叶、苦参等辛温发散祛风寒;血虚风燥型,可选用白藓皮、地肤子、蛇床子、苦参、艾叶、防风、荆芥、蒺藜、鸡血藤、当归、白芍等组成。中医外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防建议
1.尽可能的找出诱因,避免再接触。常见的过敏源包括花粉、动物皮屑、尘螨、羽毛、柳絮等以及其它化学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对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等。
2.积极治疗机体慢性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肠道内寄生虫病、龋齿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长期反复会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导致皮肤免疫功能紊乱,无法抵御外界因素影响,从而引起皮疹反复。
3.保持规律性生活以及作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生活环境卫生清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皮肤。
4.饮食要清淡,不吃辛辣食物如辣椒、海鲜、牛肉等;水果类不吃菠萝、芒果、猕猴桃、榴莲等;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也建议少许,如鸡蛋、鸡肉、牛奶等。
5.避免大量汗出耗伤正气,如运动大汗后,及时擦干,待汗液冷却后再洗澡,同时避免吹风,特别是空调冷风。
6.心理放松,保持良好心态,减少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结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荨麻疹,都应积极治疗,尽量避免过敏源。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素应加强体质锻炼,增强免疫力,望每个人都能保持健康的皮肤,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