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了解心力衰竭知识 助力心脏健康
2023-06-28 12:09:18
作者:底凌艳
作者单位:民权县人民医院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心力衰竭的患者日渐增加,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的病例甚至超过部分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已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更要了解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让我们的心脏更加健康。今天就由急诊医生带您了解一下有关心衰的知识!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也称心功能不全,当心血管病进一步发展恶化后,心脏的泵血功能衰退,无法保持身体所需的出血量和代谢血量的平衡,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无法顺利回流到心脏,这种状态就叫做心力衰竭。当心脏负荷加重或心肌损伤时,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会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性的改变,由此产生一系列缺氧和淤血的表现。

身体发出的心衰预警信号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尤其下肢)等表现。当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引起注意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身体隐患。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只有在进行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症状就会消失。随着病情发展,轻度劳动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发生此症状。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的另一种表现,患者会在熟睡后突然憋醒,病情较轻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会在坐起后几分钟消失,严重者则会出现长时间的呼吸窘迫等症状。

乏力:心力衰竭患者在患病初期可能出现身体疲乏无力的情况,比如走路或是少量活动几分钟后就会出现呼吸不畅,身体疲乏等症状。

水肿:心力衰竭会引起下肢水肿,傍晚水肿情况加重,清晨症状减轻或消失。一些卧床患者的水肿部位在腰、后背和尾椎骨,用手指按压会出现凹陷情况,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

护理注意事项

当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进一步控制后,可以在家中进行调养、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以便随时掌握病情走向。在家治疗的患者为了控制好病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包括吸烟、饮酒、药物依赖等。

谨遵医嘱定期进行门诊随访,将近期身体情况详细告知医生,以便医生根据患者近况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要控制液体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1.5~2.0升,可以减轻症状并缓解肺淤血。液体摄入量包括日常饮水、输液、汤、饮料、果蔬中的水分。

心力衰竭加重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在卧床期间可以在床上进行下肢锻炼,这是为了预防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待病情改善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活动,并观察身体的反应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逐渐增加运动量,但要注意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加重病情。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