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子宫腺肌症: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你了解多少?
2024-04-24 14:18:21
作者:王海兴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妇产医院
子宫腺肌症,又称子宫腺肌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周期性的增生、剥脱和出血。本文旨在全面科普子宫腺肌症的相关知识,帮助广大女性更好地认识、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

子宫腺肌症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首先,经宫腔手术可能是子宫腺肌症的一个诱因。在手术过程中,子宫内膜可能受到损伤,使得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有机会侵入子宫肌层。其次,子宫内膜炎症也可能导致子宫腺肌症的发生。炎症会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使得子宫内膜组织更容易侵入肌层。此外,雌激素水平过高也被认为是子宫腺肌症的一个风险因素。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刺激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进而引发子宫腺肌症。

二、子宫腺肌症的症状与表现

子宫腺肌症的症状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痛经: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往往是继发性的,即并非从月经初潮开始就有,而是在多年后才出现。痛经的程度逐年加重,疼痛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月经第一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直到月经干净后才会消失。疼痛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昏厥,且服用一般的止痛药往往无效。   月经过多:约40%-50%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会表现为月经过多,即月经期总的出血量大于80毫升。月经量可进行性增多,有时还会有血块。部分患者除月经过多外还会出现经期延长,来月经的时间由原来的3-5天延长到7天甚至7天以上。少数患者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子宫增大: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呈均匀一致的球形增大,但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妊娠的大小。患者在腹部通常很难摸到增大的子宫。月经期,由于肌层内的病灶充血、水肿、出血,子宫可增大而且质地变软,压痛比平时明显。月经以后子宫又稍微缩小,质地变硬。   不孕:少数子宫腺肌病患者可发生不孕。这可能与病灶导致子宫环境改变,影响受精卵着床有关。  

三、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方法

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B超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重要手段,可以在肌层中见到种植内膜所引起的不规则回声增强。此外,病理学诊断也是确诊子宫腺肌症的关键,通过取样活检,观察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是否异位于距子宫内膜基底层2-3mm以上的子宫肌层中。

四、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手段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综合考虑。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症状轻微、有生育需求或近绝经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减少出血,但并不能根治子宫腺肌症。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切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可以根治子宫腺肌症,但也可能对患者的生育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五、子宫腺肌症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预防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关键在于避免可能导致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的因素。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子宫腺肌症的疾病,如子宫内膜炎症、子宫肌瘤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不良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结语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了解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女性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和治疗子宫腺肌症的重要方面。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