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是指,通过对病人的代谢物、分泌物进行样本的采集和检验,观察其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技术。微生物检验的种类较多,能够对真菌、细菌、病毒感染有较好的鉴别与诊断,根据微生物种类、患病组织器官情况等区分,检验技术与方法也较多。随着我国微生物检验技术、仪器设备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临床对微生物的检验种类也随之增加,能够对更多的微生物感染疾病产生准确的诊断效果。微生物检验需将从病人采集的样本通过培养、分离、纯化等操作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样本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检验项目的时间受操作要求、样本种类的影响。
二、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
1.确定病人的感染性疾病类型
微生物检验能够对病人的感染性疾病类型产生明确的诊断,我国临床将感染性疾病主要分为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上述疾病可通过血液、尿液、痰液、脓液等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和鉴别,能够对疾病有较为明确的诊断。
2.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微生物检验除了能够对病人的患病类型进行鉴别外,还可以对其感染的严重程度有非常准确的评估。通过定量分析病人样本中的微生物含量,能够明确观察到其感染的程度,对不同感染严重程度的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加强对病人治疗指导的针对性,避免由于对病人感染严重程度认识不足产生治疗不及时或过度医疗的问题。
3.监测病人的康复进程
除鉴别病人的感染类型、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外,在病人治疗的不同阶段开展微生物检验,能够对病人的感染情况有较好的观察效果。通过对病人治疗期间所有的的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对照观察,能够对病人疾病的康复轨迹有较好的观察效果,对患者用药情况有明确的指导,对于患者用药效果、是否存在病情复发等也有较好的观察效果,尤其对病人是否存在抗生素耐药有较好的观察,因此能够帮助临床提高对病人治疗的指导效果。
三、病人接受检验的注意事项
病人在接受微生物检验前,需要与医生确认样本的采集位置、采集方法、采集时间等信息,不同样本的采集方法有所不同,需要严格遵守医嘱进行准备,如痰液的采集,需要在采集前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将痰液采集在专用的容器中送至微生物实验室待检,必要时可向护理人员求助。除要严格按照样本采集的要求进行操作外,样本采集的质量也十分关键。病人需要在采集样本前12-24小时进行准备,如停止用药、停止治疗操作、控制饮食、饮水等,以避免日常活动、治疗操作对样本质量的影响,以此保障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病人还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行为影响样本质量。针对部分有创的样本采集干预,病人除积极准备外,还需要在采集样本后做好创口的处置,避免疼痛、感染增加其疾病的复杂性。
总之,微生物检验是临床针对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技术,微生物检验能够帮助临床对病人的感染性疾病种类、严重程度、耐药性等情况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因此对病人治疗的指导作用较好。在开展微生物检验时,需要病人严格遵守样本的采集要求,保障样本的采集质量,达到提高检验准确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