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器械的正常使用,我们要注重各环节的管理,加强对精密医疗器械的处理,设立了专人接收.清洗,维护保养制度,提高了精密贵重医疗器械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精密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精细,有细小的管腔,极易残留污物和细菌,既影响化学消毒剂的灭菌效果又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消毒供应室通过加强对精密医疗器械的彻底清洗流程培训.配备必要的专用清洗剂和设备,强化了管理流程和制度。
消毒供应室对精密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过程中要加强温度、压力、时间和浓度等参数的控制,以确保整体处理成效。比如处理显微手术镜这种精密器械时,一定要参照其材质和制造商做出的指导,选择适宜的的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其他经权威认证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比如,可以选用消毒剂擦拭显微手术镜的表面,保证各处部件均获得适当、规范化的处理。
精密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效果达标后,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其置于无菌环境内保管,以避免发生二次污染问题。与此同时,也要不忘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器械,保证其功能完好,这是增加其使用年限的重要基础。
2.效果评价
评价精密器械的清洗质量水平时可供选择的方法较多,包括目视检查、微生物检测和清洗效果评估等。其中,目视检查能够大致地判断器械设备清洗后的洁净程度,微生物检测原理是定量分析整个器械上残存的微生物的数量,而清洗效果评估则有效地整合使用了以上两种方法,对具体清洗过程的有效性做出了综合性评价。
现实中,国内各级医院基本上是运用生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剂、物理监测等办法去测评现实的消毒灭菌效果。其中生物指示剂能够模拟病原体的抗性,通过检测存活状态去判定消毒灭菌效果;化学指示剂滴入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颜色改变情况直接判断消毒灭菌过程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物理监测过程即是实时记录温度、压力等主要参数指标,使消毒灭菌过程的精准度得到一定保障,这是提升医疗器械处理精准度、后续实现精准化医疗的重要基础。另外,也要详细记录所有消毒和灭菌操作及效果监测的结果,能为追踪设备的消毒灭菌历史、质量持续改进和优化等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3.结语
不规范的处理会带来消毒不彻底、器械损坏等问题,进而造成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为了避免以上情况,消毒供应室一定要认真落实自身职责,运行科学、规范的处理流程,使各类精密器械消毒与清洗质量均能达到临床使用要求,将医院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为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贡献一份力量,促进医疗的精准化、专业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