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科普小知识,来看看吧!
2024-04-24 16:33:05
作者:郭龙江
作者单位:翼城县人民医院
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病毒性肝炎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其中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甲肝、戊肝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包括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得了肝炎后有哪些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易疲倦等。部分患者巩膜或皮肤黄染、发热、肝区隐痛、肝大、触痛,部分患者出现蜘蛛痣和肝掌,重型肝炎可见腹水、少尿、出血倾向和意识障碍、昏迷等。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在妊娠或分娩的过程中,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感染时年龄越小,转化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风险越高,因此开展乙肝母婴阻断的意义重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确保住院分娩,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如何预防甲肝和戊肝: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等工具,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病毒性肝炎应进行规范化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甲肝和戊肝绝大多数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有肝衰竭危险,应予以重视。

乙肝容易转为慢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树立信心、保持耐心,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并坚持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相反,任意选药、随意换药、自行停药,以及不按时复诊检查,均可能会引起病毒耐药、病情反弹或复发。丙肝也容易转为慢性,经过规范全疗程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一旦确诊为病毒性肝炎,需要及时报告,做好隔离。乙肝及丙肝患者还需要按照医嘱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及病情评估,若症状加重,应尽快就医。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