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呢?
预防误吸发生的关键对策是半卧位,抬高床头,角度20-30°。如果卒中患者无禁忌症,例如脊椎疾病、骨盆病变,则推荐采用。对于鼻饲卧床患者,在喂养前后的30分钟,持续抬高床头30°,若患者病情允许,则在喂养时保持45°。每隔2h进行1次翻身,每天叩击3次患者后背部。对于老人来说,在休息时或者睡觉时,则转变为侧卧良肢位。
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降低中,可以进行吞咽功能筛查、训练。对于急性卒中患者来说,早期评估吞咽功能,进行筛查,做好康复工作,可以有效预防。
患者痰液多,导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严重,如果给予患者使用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后,不能改善这一病症,需要为患者实施引流,将人工气道置入,在1-2周评估后,可以改善,则需要经鼻插管或者经口插管,否则需要为患者实施气管切开,就是使用吸痰管对远端的气道分泌物进行吸引,有助于患者清除痰液。
若患者有明确吸入,或者存在淤积痰液的情况,则使用气管镜对其进行吸引,参考患者痰液的量,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操作频度调节,每天1次慢慢过渡到一周1次。对于因为脖子短肥胖或者舌后坠情况存在的患者来说,上气道阻塞,需要开展鼻咽部通气。在患者的气道管理中,可以采用高流量氧疗,若有条件,推荐使用,有良好湿化作用。
对于经口进食患者,为其提供饮食建议,可以吃软烂、稠厚食物,例如蛋羹,在进食过程中,下颚向下,头部向一侧转,少量食物吞下,多次吃,在每次吃下食物后,可以咳嗽。
如果患者采用管饲,对喂养管位置进行核对并避免错位,可以使用X线判断。如果患者在喂养期间发生错位或者误吸,可以使用X线进行再次判断。
如果患者有误吸、食管反流、胃瘫等情况,使用幽门后置管喂养。
如果患者预计在2~3周以后依然不能将吞咽功能恢复,则采用十二指肠造瘘或者经皮内镜下胃管方式,提供营养。
患者需要注意减少吃多种药物,例如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不能将抗感染药物预防性使用。对于我国患者来说,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如何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呢?
一般治疗: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使用雾化吸入方式或者药物静脉输注,对患者痰液进行稀释,在护理方面,为患者翻身以及拍背等,为患者吸痰,可以将排痰机使用,促进患者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对口腔护理剂综合管理进行强化,在含漱液选择中,可以使用氯己定,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聚维酮碘,还需要对患者牙齿以及舌面进行刷洗等,尽量将电动牙刷或者软毛牙刷,若患者不能使用牙刷,可以使用消毒棉棒,有助于患者口咽部条件致病菌减少,避免发生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后,持续进行高流量氧疗或者鼻导管吸氧处理。常规氧疗无效,严重低氧血症发生,或者呼吸衰竭发生,都需要为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处理。对症治疗中,为患者实施补充液体、退热、平喘以及止咳等处理。
早期营养支持:在患者发病24-48h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尽量经口进食,如果不行,使用持续肠内营养。
抗感染治疗:结合目标抗感染治疗及经验性治疗。
肺康复:涉及呼吸肌肉训练、呼吸模式训练,物理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条件进行每天1次训练,40min/次。在肺康复评估中,可以使用Borg呼吸困难量表、卧式或立式德国MOTOmed肢体康复训练设备,每次评估20min,以健侧腿部主动训练模式对恒定阻力进行评估、设定,在评估期间,对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另外,还需要为患者提供缩唇呼吸、徒手胸腔松动练习以及排痰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