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间盘突出的概述
腰间盘突出,即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等部分发生退行性改变,特别是髓核组织的退化,再加上外力作用,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向背侧或椎管内突出或脱出,进而压迫或刺激相邻脊神经根,引发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最常见于腰4-5和腰5-骶1的椎间盘,约占患病率的95%。多数患者病发年龄在20-40岁之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临床表现
腰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为钝痛或刺痛,常位于腰部并可向臀部、下肢放射。常伴有下肢酸痛、无力、麻木、刺痛等,严重者可能影响行走和活动。神经根受刺激症状:如坐骨神经受压迫,可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沿坐骨神经走行部位放射疼痛。腓肠肌减弱:出现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3发病机制
3.1髓核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会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变得干燥、脆弱和易碎,从而降低了椎间盘的抗压性和韧性。
3.2纤维环损伤:外界因素或异常姿势下,纤维环可能遭受撕裂或损伤,导致髓核组织向外突出。
3.3韧带松弛:长期不正确的姿势、重复性的扭转运动等,可能导致腰椎韧带的松弛和损伤,使椎间盘更容易突出。
3.4外力作用:外伤、劳累、不当举重、突发性扭转动作等外力作用,会加剧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损伤,促使髓核向外突出。
4治疗
4.1物理疗法
针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使用按摩、针灸、电疗、拔罐等物理疗法作为辅助治疗可以缓解炎症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祛瘀,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由于患者可能伴有慢性腰肌劳损和神经压迫引起的肌肉痉挛,针对腰椎部位的病变,物理疗法可以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提高症状的缓解程度。然而,需要了解物理疗法只是一种辅助疗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问题。(1)按摩疗法: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减轻疼痛感,增强局部组织的代谢和再生能力。(2)针灸疗法:针灸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促进炎症消退。(3)拔罐疗法:拔罐通过减压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淋巴液排泄,帮助消除淤血、水肿,减轻炎症反应,舒缓疼痛。拔罐还可以通过生理刺激促进局部代谢,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
4.2 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能减轻炎症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在疾病早期或急性期效果更明显,然而,这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副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4.3闭合疗法
此疗法选择在神经根的周围注射药物起到到阻断的一种效果,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觉。
4.4微创手术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技术在各种骨病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诸如臭氧髓核消融术、激光针刀技术、胶原酶溶解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及UBE等微创技术治疗,被广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疼痛轻微,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的风险。
4.5开放手术
一般对于椎间盘突出比较大,并且骨质增生比较厉害或者伴有椎管狭窄的病人,通过保守治疗以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是反复发作,影响到病人正常工作或者生活就有必要进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需要嘱咐病人严格的卧床休息保护一段时间,对伤口需要积极的进行换药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