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患者出现胃黏膜溃烂的情况,那么这些患者还会出现呕血和黑便的症状,而且长时间的少量出血还会引起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3)恶性贫血是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症状,同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等症状。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3.1对因治疗
(1)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治疗药物
如果患者属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那么在治疗中对此的根治药物方案为铋剂四联,也就是质子泵抑制剂加上铋剂,再加上两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较高,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等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一般情况下这种治疗疗程经验性为14天,除非是当地研究有证实10天有效。
(2)胆汁反流
针对胆汁反流导致的慢性胃炎,在治疗中可以使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多潘立酮(每天3次,10毫克),莫沙必利(每日3次,每次5毫克)进行治疗。或者也可以使用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如铝碳酸镁3-4次/天,1克/次进行治疗。
(3)药物相关性
在根据病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是否可以停止相关药物的使用,如果需要长期的服用药物,应进一步完善 Hp测试,对于阳性者应予以根除。同时根据疾病的严重性,加强抑制胃酸的分泌,保护胃黏膜;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过程中,优先选择PPI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以免出现副作用。
3.2对症治疗药物 如果患者出现上腹部灼热或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的情况,那么在治疗时需要使用 PPI或H2受体拮抗剂、抗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比如常见的药物有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硫糖铝,铝碳酸镁等。 如果患者存在上腹饱胀、反酸、早饱、恶心等症状,那么在治疗时可以服用伊托必利、莫沙必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感、纳差等症状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化酶类药物,如米曲菌胰酶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复方消化酶等进行治疗,在治疗时还可以联合促动力药。 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可以服用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 总结:针对慢性胃炎有很多治疗药物,在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