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腺样体肥大的那些事儿
2023-10-18 15:14:27
作者:赵康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鼻咽喉头颈外科

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 为咽淋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6~7岁时发育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成人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同时伴有相应症状者,称腺样体肥大(AH),为一种病理现象。本病常见于儿童,且常伴有慢性扁桃体炎,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鼻窦炎密切相关。

解剖

腺样体顶端指向鼻中隔,基底部位于鼻咽顶部和后壁的水平。腺样体可有生理性肥大,自婴幼儿期起逐渐增大,4~6 岁增至最大,在 6~8 岁保持相对稳定,8岁后开始逐渐萎缩,至12岁以后绝大多数儿童腺样体可完全萎缩。

病因

1.鼻咽部的炎症及其毗邻部位的炎症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

2.上呼吸道过敏性炎症。

3.鼻及鼻窦的炎症。

4.随着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刺激,鼻黏膜水肿、增厚、腺样体和扁桃体异常肥大,导致上气道多平面狭窄。

症状

1.局部症状

(1)耳部症状:引起该侧的分泌性中耳炎,出现传导性聋及耳鸣症状,有时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耳部症状有时可为腺样体肥大的首发症状。

(2)鼻部症状:常合并鼻炎及鼻窦炎而出现鼻塞、流脓涕症状。

(3)咽喉部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出现阵咳,易井发支气管炎,可有低热。下颌角淋巴结可肿大。

2.全身症状

主要为慢性中毒及反射性神经症状。导致儿童厌食、呕吐、消化不良,继而营养不良。胸廓畸形(如 鸡胸)/夜惊、多梦、遗尿、磨牙、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及性情烦躁、头部钝痛。鼾声过大和睡眠时憋气为两大主要症状,睡眠时张口呼吸、汗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等也是常见的症状.

诊断

1.视诊:患儿张口呼吸,有时可见典型的“腺样体面容”。

2.口咽检查见硬腭高而窄,咽后壁见粘性分泌物从鼻咽部流下,多伴有腭扁桃体肥大。

3.间接鼻咽镜和纤维鼻咽镜检查:纤维鼻咽镜检查在鼻咽顶部和后壁可见表面有纵行裂隙的分叶状淋巴组织。

4.鼻咽侧位片测量:可测量鼻咽气道的阻塞程度。

5. 触诊用手指作鼻咽触诊,在鼻咽顶及后壁可扪及柔软块状物。

6.CT:应用鼻窦冠状位CT诊断腺样体大小有较高的准确性,

治疗

一经确诊,应尽早施行腺样体切除术,以使症状能得到改善,发育及营养状况尽快趋于正常。本病预后良好,但已出现“腺样体面容”和胸廓畸形者,则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1.保守治疗

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将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

2.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2)使用生物利用度较低的鼻用类固醇(如莫米松、氟替卡松、 布地奈德等)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3)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鼻用类固醇激素鼻喷雾剂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疗效,对症状的改善程度及睡眠监测等各项客观指标的改善都有积极作用,安全性也得到证实。

3.手术治疗

如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切除腺样体,手术 常同扁桃体切除术一并进行,如果扁桃体不大且很少发炎则可单独行腺样体切除。

疾病预防

1.对腺样体肥大不能轻视。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当孩子有听力不好或经常鼻塞、流鼻涕时,要想到可能不仅仅是耳朵或鼻子的病,还要检查是否有腺样体肥大。

2.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注意小孩感冒等 情况。尤其是小孩在2~10 岁期间,应提高预防, 如尽量避免小孩长期感冒,流鼻涕,鼻塞,咳嗽,搓鼻子、揉眼睛、打喷嚏等症状,如果还伴有听力不好、 明显打鼾等症状,则应去医院诊断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