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需要将血液从患者体内引出,并通过透析器与特定的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完成交换后,血液将重新被回输至患者体内。在这个过程中,引出和回输血液的通路,称之为血管通路。对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而言,血管通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是没有血管通路,血液透析就无法进行,因此需要我们加倍珍惜和妥善护理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日常护理
动静脉内瘘手术对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供应十分关键,患者在术后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范,要做到经常洗手,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内瘘周围,以防止皮肤感染。同时,还要保持术侧肢体的清洁和干燥,不要随意去除包扎敷料,透析前应该用肥皂水清洗手臂和穿刺部位的皮肤,透析后穿刺点应该避免沾水,减少感染风险。在日常生活和透析期间,患者还得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增强免疫力。同时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术后适当抬高手术侧肢体,能够减轻水肿。在术后患者要进行适度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此外,患者还得注意对内瘘侧肢体的保护。禁止在内瘘侧戴手表、饰品,提重物,穿袖口过紧的衣物以及避免侧睡时压迫内瘘侧,防止血管受损。同时,严禁在内瘘侧进行抽血、输液、测量血压等操作,避免影响内瘘的正常使用。患者要每日对内瘘进行检查,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患者还需要戒烟,必须严格执行,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内瘘的正常使用。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工作涉及导管通畅性的保持、位置的固定、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个人卫生和拔管护理等多个方面。在输液过程中,必须确保导管不受到弯曲、折叠和压迫,保证输液管内药物畅通无阻。同时,还需妥善固定导管,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随意移动导管,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情况的出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患者的体温变化。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等症状,有可能是因为导管引起的感染,需要立即通知医生。在护理过程中患者还得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及导管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触摸和沾水,防止继发性感染。在拔管过程中,应该对局部进行压迫止血,并用无菌纱布或是小沙袋加压,来确保止血效果。拔管后要密切观察局部是否有肿胀或血肿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得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于股静脉置管患者要避免长时间坐位,防止导管扭曲或是打折。对于留置导管的患者,建议选择宽松且干净的衣服,以防止因瘙痒而引发的抓挠行为,从而避免导管意外脱落。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置管部位的状况,特别要注意是否出现感染迹象,如穿刺部位的红肿、热痛感觉以及体温异常等。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饮食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调控是维持正常机体代谢需求和减少并发症风险的关键环节。在饮食方面,患者需要确保充足热量、优质蛋白质摄入,同时还要控制好低脂、低钠、低钾等食物的摄入量。蛋白质方面,患者可以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食物,如瘦肉、鱼、蛋等,每日摄入量需要达到1.2g/kg,并保证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2/3以上。在电解质控制方面,由于透析患者尿量减少,容易导致高血钾、高血磷等问题的出现,所以需要限制坚果、动物内脏等高钾、高磷食物的摄入,同时还得严控盐分的摄入量,包括味精、醋、酱油等含盐量在内的调味料,每日不能超过3~5g。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适当的水分摄入,根据水肿症状及透析间期体重变化进行调整,确保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总体重的3~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