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培训和普及的意义
2024-04-24 17:28:16
作者:蒋英桥
作者单位:贺州广济医院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引起脑部及其他重要器官组织的缺血缺氧而导致的严重疾病。其症状包括:呼吸停止、心脏停跳、意识丧失,继而进入休克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近年来,我国每年心脏骤停病例高达55万例,我国每年新增心血管病患者约2700万人,其中30%死于心源性猝死。

1.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院前急救人员掌握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人工呼吸等急救技能,具备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的能力,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水平。我院通过培训使院前急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和 AED使用的技术和方法,掌握对急性心跳骤停患者的紧急救护方法,包括:实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生命支持措施。通过培训提高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抢救成功率,保障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培训还可以减少院前医疗急救中由于非专业急救人员的盲目施救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降低院前医疗急救的风险和成本。从而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培训对象

(1)培训对象:急救人员、护士、保健人员、院前急救员。

(2)培训要求:①急救人员理论学习,可查阅相关资料,参加院前医疗急救培训、考核;②急救人员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人工呼吸等技能;③现场救护演练,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④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急救药物和器材的使用方法;⑤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按流程操作,杜绝发生任何差错;⑥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培训形式

急救知识培训采用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由院前急救小组牵头,邀请我院院内急救专家为大家授课,讲解心肺复苏术(CPR)、 AED使用、创伤急救及常用药物等专业知识。此外,我院还设置了模拟人,模拟人可以使学员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心肺复苏、 AED使用等急救技能,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3.培训内容

(1)现场急救的基本流程、常用技术和注意事项。

(2)心肺复苏的技能和方法。

(3)现场救护所需的装备、器材及使用方法。

(4)心肺复苏与除颤操作技术及方法,并模拟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掌握正确的急救技术。

(5)现场救护中常见的伤病员,包括意外伤害、创伤、烧伤等疾病的处理方法。

(6)在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中如何进行现场急救,并结合院前医疗急救程序对现场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培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先进实用的院前医疗急救技术与方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7)培训结束后,将对学员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并将继续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5.培训考核

急救人员经过培训,掌握了急救技能,也就掌握了自救互救的方法。如果一个人不会抢救生命,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如果一个人不会急救,他就是一个潜在的患者。通过院前医疗急救培训,能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挽救生命。因此,培训和普及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就是以“救人”为第一要务,不断强化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理论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工作,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医疗急救技能,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6.考核要求

(1)现场急救能力考核:考核对象为急救人员、司机、护士。急救人员包括院前医务人员,如急救员、导诊护士等;急救司机包括急救车辆驾驶员、救护车司机;护士包括抢救护士、巡回护士等。考核内容包括现场急救知识的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两个方面。

(2)应急救援能力考核:在院前医疗急救过程中,除对病人进行基本的心肺复苏外,还要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抢救和处理,并进行应急救援能力的考核。

(3)患者转运能力考核:对急危重患者的转运必须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应急能力,避免因转运不当而造成危险。转运前必须熟悉转运路线和环境,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4)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考核:对院前医疗急救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和现场救护能力。以保证院前医疗急救工作顺利开展。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