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控:中西医结合视角下的有效策略
2024-04-26 16:18:45
作者:曾海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独特的医疗模式,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旨在综述中西医结合在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控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西医视角下的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控

1.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特别是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中更为常见。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心血管系统往往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瓣膜退行性变等病变,这些病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老年人常常共患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疾病相互影响,加剧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2. 西医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西医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降压药、抗心绞痛药等,通过调节血压、血脂、血糖等生物指标,减缓或阻止心血管病变的进展。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搭桥手术、瓣膜置换等手术治疗。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的植入也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

3. 西医防控策略的局限性

尽管西医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和多病共存的情况,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年轻人存在差异,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治疗虽然能有效改善病情,但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弱,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再者,西医治疗往往侧重于病变的局部治疗,忽视了整体调理和康复,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不持久。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中,需要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和综合管理。

2.中医视角下的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控

2.1 中医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中医学将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归结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所致。在中医理论中,心主血脉,肾藏精,脾为后天之本,三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气血的平衡。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痰湿内阻、心肾不交等证候,这些证候反映了老年人机体的衰老变化和病理状态。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病史、症状等信息,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案,旨在调和阴阳、补益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2.2 中医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证候,选用相应的药物组成方剂,如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温阳利水等,旨在调整患者的体质和改善病理状态。针灸和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症状。食疗则是根据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以达到调养身体、辅助药物治疗的效果。中医还强调情志调摄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心态平和、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以促进整体健康。

2.3 中医防控策略的优势与挑战

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应用,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然而,中医防控策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临床疗效评估的标准化问题、中医药质量控制、以及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融合等,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现代性转化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验证,以提高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接受度和应用价值。

结语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过程。西医在治疗技术和疾病管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中医则在调整机体整体平衡和个体化治疗方面展现出独到之处。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的健康需求。面对中医防控策略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提高临床疗效评估的标准化、确保中医药质量、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以及加强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转化。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