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市丰台区北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张方珍和您聊聊帕金森综合症那些事。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肌肉功能和中枢神经指挥调节功能都会减弱,但如果过早的出现身体协调能力下降和反应迟钝,就需要引起重视了。但,帕金森综合症是可以预防和减弱的。
什么是帕金森综合症
帕金森综合症是一组以运动迟缓、肌肉僵硬、震颤等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神经系统老化、免疫异常等,这些因素并非单独作用,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帕金森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人,男性多于女性。40岁以下人群少发。60~8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
帕金森综合症的危害
调查研究表明,老年人很多不适症状是由帕金森综合症引起的,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
1.帕金森综合症导致老年人自理能力降低,如吃饭、穿衣、洗漱、手抖拿不住东西、走路不稳等,导致跌倒意外发生,往往需要家庭成员的陪护,增加家庭负担。
2.帕金森综合症导致老年人抑郁焦虑,身体功能减退,看似简单的动作完成不了,会让老人觉得自已年龄大了很没用,好多事情干不成,变得自责和自卑。
3.帕金森综合症会导致老人出现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醒后不易入睡,而需口服安神药物才能休息。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帕金森综合症
1.观察患者安静时的动作,静止性震颤最常见,嘴唇和下颌不自主的震颤,手指震颤最常见,比如,伸手拿一支笔,越接近笔手越抖。
2.走路姿势改变,行走时晃晃悠悠,左右侧方向倾斜,且不能及时停止转弯,呈现“慌张步态”。
3.被动运动时,一侧肢体关节阻力增高,感觉肢体像棍子一样,运动不灵活,通常与震颤的胶体在同一侧。四肢、颈部肌肉僵硬,肩背部犹如麻绳捆住般感觉。
4.运动功能减退,反应迟钝,系鞋带、扣扣子,越是精细动作越难完成,写字困难,越写越小,有的患者讲话缓慢、流口水,会误以为是脑血管后遗症。
5.部分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状态改变。
中医对帕金森综合症的认识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动摇”一类的病症多由“风”引起,明代医家楼英在《医学纲目》将其称为“风火相乘动摇之象”,中医学将其归纳在“颤证”范畴,该病病位在脑,累积肝、脾、肾三脏。根据具体辩证,给与对症治疗。
帕金森综合症的中西医预防和治疗
1.西医如何防治帕金森综合症。(1)药物治疗,如恩他卡朋、多巴丝肼,能缓解症状。(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深部脑刺激术。(3)运动疗法,寻找合适强度的训疗法和物理治疗。(4)营养疗法,均衡饮食,肉、蛋、奶及蔬菜和水果,多食用高纤维食物,给与足够的营养支持。(5)早期诊断,及时发现并诊断帕金森综合症,有利于早期治疗。
2.中医如何防止帕金森综合症。中医诊病,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经过辩证论治,给与个体化施治。中医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方法众多,针对个体开具符合诊断的中草药,进行中药内服。“药之不达,针之可及”,针刺,如头针、眼针和温针均能改善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太极拳、五禽戏以及推拿都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和平衡能力。火罐和中药塌渍能够疏通经络,改善患肢血运。穴位贴敷、中药灌肠、耳穴压豆同样促进患者康复。循经点穴与运动疗法相结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动症症状,中医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帕金森导致的其他并发症,给与相应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身体协调功能,调节患者情志,延长生命周期。中医疗法虽然很多,但几乎所有的方法都是对症治疗,因此,需日常观察老人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早日发现病情,缓解和延迟并发症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防治帕金森综合症的研究方向,也是防冶帕金森综合症的最有效方法。如果家里老人有帕金森综合症的征兆,可以前往最近的中医科进行治疗。
那些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平时又爱“作”的老人,他们不是没事找事,可能只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