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久坐人群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2024-04-26 16:27:30
作者:任雨洁 张莹 段春燕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一位60岁男性患者,平时酷爱钓鱼,不仅白天去钓鱼,有时还会去夜钓。一天因左腿肿胀、疼痛来诊,做B超显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是总是去钓鱼,久坐,长时间不活动,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1.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指深静脉内形成的血栓,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系统,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如果深静脉血栓未得到及时治疗或预防,可能导致以下不良后果:①肺栓塞(PE):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肺栓塞,即血栓脱落并随血流到肺部,导致肺动脉阻塞。PE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和甚至危及生命。②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未经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皮肤色素沉着和静脉溃疡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③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可引发静脉炎,引起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严重感染。

1.1病因

1.2.1静脉内血液淤积:长时间站立、久坐、长途飞行等情况下,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易导致淤积。

1.2.2内源性因素:如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静脉内血管壁改变等。

1.2.3外源性因素:外伤、手术、肿瘤压迫等导致局部血管受损。

1.2发生部位: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尤其是腘静脉、股静脉、腰下静脉等部位。

1.3临床表现症状

1.3.1下肢疼痛:常为感觉肌肉或组织疼痛,局部触痛明显。

1.3.2肿胀:患部肿胀,皮肤发紧,有时可出现橘皮样改变。

1.3.3发红:局部皮肤颜色发红或呈暗紫色。

1.3.4静脉充血:当深静脉受累时,可能出现静脉迂曲等现象。

1.4高危因素

1.4.1长时间不动:如长时间久坐、卧床、长途飞行等。

1.4.2手术:尤其是高危手术,如髋关节置换、大面积创伤手术等。

1.4.3肿瘤:肿瘤患者易发生血液高凝状态。

1.4.4高龄:年老体弱者易出现深静脉血栓。

1.4.5孕产期:孕妇以及产后妇女因体内激素和血液变化而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2. 普遍的认识误区与做法

2.1误区1:久坐不动对健康无害。许多人错误认为长时间久坐不会影响健康。长时间久坐对健康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2.1.1血栓形成风险增加:长时间久坐会导致下肢血流缓慢,促进血栓形成。在坐姿中,下肢肌肉不活动,血液回流受阻,使得静脉血液堆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预防措施:定时起身活动,至少每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此外,可在长时间久坐后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或进行简单的下肢锻炼,帮助改善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

2.1.2代谢率降低:长时间久坐会导致代谢率降低,影响糖代谢、脂质代谢和血液脂质水平,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定时起身活动并进行简单的运动可以提高代谢率,促进能量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和维持身体健康。

2.1.3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长时间久坐会导致下肢肌肉长时间处于不活动状态,增加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的风险。

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全身性和局部的运动,尤其是针对下肢肌肉的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减少骨质流失。

2.2误区2:偶尔起身走动即可。有人认为偶尔起身走动就够了,但这不足以预防血栓形成。

2.2.1血栓形成风险依然存在:偶尔起身走动并不能完全改善血栓形成的风险。在长时间久坐的情况下,即使起身活动,但久坐导致的血液淤积和凝固的风险仍然存在。

3.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正确做法

3.1定时起身活动:每小时至少站起来活动一下,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

3.1.1定期伸展: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特别是伸展腿部和脚踝的运动,有助于缓解久坐所带来的不适,促进血液循环。

3.1.2深蹲或小跳:每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深蹲或小跳的动作,可以刺激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1.3按摩:定期进行腿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淤血,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3.2适度运动:长时间久坐后适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可能。

3.3穿着合适的服装:选择合适的鞋子和宽松的衣服,避免束缚血管,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3.4保持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栓风险,维持身体正常功能。通常建议成年人每天至少饮用约 8 杯(约合 2 升)水。

3.5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4. 小结

综上所述,长时间久坐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定时活动、适度运动、穿着合适服装和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等方法,有效降低血栓风险,维护身体健康。加强对预防血栓的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保持下肢深静脉健康的关键。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