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脾胃不好,外用内服中药来帮忙
2023-08-09 16:08:33
作者:严欢
作者单位:四川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肝病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工作时间过长,饮食不规律,以及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的影响,给人们的脾胃健康带来严重伤害,造成许多人患上脾胃疾病。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不和使人易患百病。而中药对脾胃问题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外用中药

脾胃疾病最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外用中药,避免使用刺激肠胃的内服药物,可以达到健脾的效果。

中药贴膏。中药贴膏混合多味药,用于腹部穴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通过穴位的吸收并作用于肠胃,达到健脾温中的效果。中药贴膏可以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家庭用药,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温胃止痛膏中,可用由白术(炒)、丁香、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吴茱萸、厚朴等组成。方中的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白术燥湿健脾、利尿消肿;吴茱萸舒胆下气、行气活络;丁香行气止痛以及暖胃、温肾;肉桂镇静镇痛、活血通经:当归润肠通便、补血活血;川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厚朴健胃消食、行气导滞。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外用贴于脐部,可缓解患者的脾胃疼痛、暖胃。

中药艾灸。艾灸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患者,它不仅调节脾胃,还调节身体的其他功能器官,缓解疲劳,增强身体免疫功能,降低疾病风险。正确的中药艾灸是一种更好的保健方式。到目前为止,中药艾灸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大量的医学实践证明它有能力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用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可外用二白散(白附子、白术各等份,研末),将其应用黄酒调节均匀,做成中药饼,其大约为2cm的直径,0.5cm的厚度,中间以针刺数孔,将其在脾俞、胃俞、足三里穴进行放置,再用艾柱连续灸3~5壮(底径1.5cm,高2cm的),每天一次。针灸治疗持续3天,休息持续2天。这种疗法结合了中药与中医外治的治疗方法.达到了温里散寒、扶脾培正的目的,可以消除上腹部疼痛,治愈溃疡。此外,艾灸在冬天更合适,因为天气寒冷,艾灸有助于温经通络。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在夏天使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改善他们的症状。但对于湿热体质的患者来说,患者容易出现口干、口苦的症状。

内服中药

治疗脾胃疾病的内服中药药物有很多,其中一些是市场上常见且知名的中成药:还有一些为临床医生会为大家开具的常见中药汤剂,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呢?下面作者向您介绍一些常见药物。

常见内服中成药。参苓白术散。主要组成:白扁豆(炒)、砂仁、薏苡仁、桔梗(炒)、山药(炒)、人参、茯苓、白术(炒)、甘草(炙)、大枣等等,以上为汤剂煎煮而成。以上中药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适用于消化不良、四肢无力、身体衰退、面色暗黄、舌头苍白、舌头白腻、肋骨无力、气短、咳嗽、痰多、质稀、舌淡、舌薄白等症状患者。

常见内服中药汤剂。如果是脾胃虚弱,短期内容易疲劳,而且舌体比较大,可能会导致脾胃气虚。适当加入黄芪、党参、白术等在所煲的汤中,可健脾益气,还能增加汤的香气,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而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口干和舌苔减少的症状。在制汤时,应加入太子参、石斛、芦根等中药,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和清热作用。

小结

中医对脾胃疾病有着全面地认识和治疗方法。因此,中医药中有许多内外给药方法可以调节脾胃。这些方法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良好的调理效果,改善脾胃功能,治愈脾胃功能损伤。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