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有关于急性心力衰竭应该如何急救的相关知识。
1.初步认识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高发于有心脏病病史如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老年群体中,其中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能会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在发病前期,患者大多合并有器质性的心血管疾病,这是由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遭遇应激、输液过多、情绪激动等诱因时,心脏负荷会急剧增加,更容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力衰竭如何抢救
由于急性心力衰竭的严重危害性,一旦发生一定要及时应急救治。
当急性心力衰竭发生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如突发性的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呼吸频率加快,频繁咳嗽等,并且会出现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润的情况。
一旦发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此病发病急骤且症状严重,若是在医院外发生,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按照我国心力衰竭救治指南要求,首先就是要纠正患者体位,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并让其休息,让患者端坐双下肢自然下垂,尽可能减少静脉回流,保持这个体位,10到20分钟可以使肺血容量降低大约25%,有助于减少回心血量,有效缓解患者呼吸不畅的症状。若是单纯的端坐而下肢不低垂,则减轻心衰症状的效果甚微。
若是家中条件充足,可以在等待急救过程中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因为急性心衰可能会出现缺氧情况,而缺氧又会导致肺水肿恶化,所以积极纠正缺氧情况,及时遏制恶性循环是急救的首要环节,吸氧的方法可以使用鼻导管吸氧以及面罩吸氧,最好是使用面罩吸氧,这样能够缓解患者缺氧状态,减轻心脏负担。若是患者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应该选择面罩吸氧,对于已经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降低死亡率,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这对后续医生判断患者病情以及治疗方案也十分有益。
以上这些措施也只是家中临时应急处理,无法代替专业医疗救治,还需后续积极配合医疗抢救来保证患者安全。在急救过程中,医生会进行进一步的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强心药物如静脉注射西地兰这类药物可以快速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衰症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利尿类药物如呋塞米这种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能够帮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利尿,使心脏容量负荷减轻,降低血流量,改善心力衰竭状况。还可以使用扩张血管类药物,如硝普钠来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血管,使心脏前后负荷同时减轻。但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避免患者血压过低。
若是患者躁动不安,可以适当采用镇定剂来缓解患者躁动,以期减少心脏额外负担,如盐酸吗啡注射液不仅能够快速使患者镇静,还能够舒张小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但需要注意的是镇静药物可能会对患者呼吸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非常谨慎,尤其是对老年群体以及肺部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若是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见效较慢,可能此时就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或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必要时可能还需要采取体外循环支持治疗。
3.总结
希望广大读者在了解完急性心力衰竭,急救相关知识后,能够对这一疾病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在遇到这类情况时,家属和患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建议,来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治疗与预后。